前言
动画专业进入高校已有十余年时间,但相较于传统影视学科,仍然属于新兴专业,其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培养模式都还处于探索阶段。纵观国内各设立动画专业的高校,大都采取平行编排各类课程、平均力量推进教学的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的最大问题在于使得学生最终成为“门门都通,门门稀松”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只能成为螺丝钉式的技术人员,甚至在迷茫之中无奈转行。同时,社会的需求水平高与专业院校学生失业率高并存的“双高”矛盾现象日渐突出,使得动画专业学科建设体系建设以及与之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再优化这一课题浮出水面。
与此同时,在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本身的内在生命力、原创力也日益成为亟待探索与解决的问题。动画专业作为综合性艺术类专业,横跨多个学科领域,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很高。因此,对于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也就成了题中之义。
基于动画专业自身的性质、特点、教学现状、动画人才的适用性问题,加之文化繁荣发展的大环境,诸多因素使得动画专业学科建设的再改进、动画人才培养模式的再探索成为必要。笔者基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动画行业的发展现状、动画专业人才出口现状,分析之前动画专业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的得失,巩固“所得”,攻克“所失”。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学生及行业需求,以十余年一线教学经验为依托,总结学生成长发展因素及其教学的相关规律,力求探索出一套更实用、更深厚、更长久的人才培养模式。
动画具有极大的综合性,融文学、艺术、影视、音乐等多学科于一身,一个优秀动画人才需要具备人文、理工、艺术、社会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如何在课程选择和设计上科学地有所侧重和取舍,在四年有限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获得这些素质,是普通高校动画教学面临的一大难题。
目前,国内动画专业基本都采用“金字塔式”的培养模式,期望培养出“金字塔尖”的人才,过于重视基础技能的训练,而放松对创新素养的要求,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之后多囿于技术工种,往往处于动画行业这个“金字塔”的最底层,而缺少向动画领域中的领军人才及高层次职位人才,即动画行业的“金字塔”顶层迈进的后续动力。这实际上与培养塔尖人才的初衷相悖离。
我们在专业建设、发展的几年间,逐步摸索、探讨,提出了“倒金字塔式”的培养模式。而这“金字塔”的含义又有两层,一是知识结构本身的立体“倒金字塔式”模式,二是学生步入行业、社会的“倒金字塔式”的路径。
“倒金字塔式”人才培养模式适时地补充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未涉及的领域,明确了多专业、多领域、多学科等诸多元素的组合方式,并非单一序列,而是有机融合。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在“合”,不在“分”,是以合而为一的指导思想做事、做人。在当今学科细分之时,提出这种有专业的多能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正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也符合当下人才的需求。
“倒金字塔式”模式以塔尖——学生的专业基础和素养——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同时给学生以人文环境的熏陶,通过多元学科背景、多专业领域的加入,形成完整的、稳固的、深厚的、有机的“倒金字塔式”人才。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在动画专业本科教学之中引入更符合专业特点的实践性课程,并探究实践性课程教学对“倒金字塔式”动画人才培养的作用,总结实践性课程教学以及“倒金字塔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和经验,并建立适合“倒金字塔式”动画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没有围墙的课堂——动画艺术的人文关怀》正是基于这种动画教学中的“倒金字塔式”培养模式来阐述和论证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动画专业动画学科的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书中展示了我们的一系列尝试和成果:探讨“倒金字塔式”动画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实践性课堂,在实践性课堂中解决动画核心课程的难点问题;探讨实践性课堂的教学方法等。本书的两大亮点在于:其一,动画专业“倒金字塔式”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的创立,这是理论建设的成果;其二,从2007年至2014年,五次“黄河—碛口实践性课堂”的创立与完善,这种走出课堂直面生活的创作教学,正是“没有围墙的课堂”的具体体现。
本书作者:赵前
2015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