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心约之古越灵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2章 章:八达岭上泉水声,观音阁内真迹迷

“八达岭,Pa-ta-ling,亦作Badaling,是峰峦叠嶂的军都山中的一个山口,位于BJ西北60公里处,东经116°65’,北纬40°25’。八达岭景区以八达岭长城为主。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是明代长城的精华,是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达1015米,地势险要,城关坚固。八达岭长城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和杰出代表。高超的建筑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

“磨刀石以南百余米,公路东侧有个小山包,山上乱石纵横,其中有一块表面光滑的巨石,上雕着一个盘膝而坐的人像。像上方有人字形屋顶,这就是六郎像。”

“听说还有一个五郎像?”

“对,从弹琴峡隧道南口的停车场旁,登上新修的60级石阶,在一处平台前的石壁上,浮雕着一尊两米多高的佛像,民间传说是五郎像。杨五郎在金沙滩大败脱身后,到五台山当了和尚,因而有身着袈裟的形像。但是,细致一瞧,就会发现传说与石刻不符,佛像的印契(即法界的德行)表明是阿弥陀佛。佛像结跏趺坐,两脚压腿姿势叫“吉祥坐”;两手平置腿上,两手手指交叉,大拇指对顶,食指弯曲作“上品上生”手印。这是阿弥陀佛九个手印中最高的手相,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能接引念佛的人去“西方净土”。”

“印契?什么意思?”

“法界的德行”

“那这个地为什么要刻阿弥陀佛呢?”

“古时,这岩坎下临溪谷,是关沟大道中最险要的地段而且有传说的“五鬼头”作祟,于是刻下阿弥陀佛,来往行人受“菩萨保佑”,而一路平安。”

“前面就是观音阁”

“观音阁?没看见观音大士啊”

“如今佛像已无,只剩洞口门楣。”

“噢,可惜了”

顺着声音,只见在弹琴峡石壁上,有一小山洞,洞原为一个庙。

“一代文人顾炎武曾说:弹琴峡水流石罅,声如弹琴,上有佛阁。”

“何为弹琴峡?”

“从弹琴峡隧道北口下到小溪旁,只见崖壁陡峭,向东不远,石崖题刻有——弹琴峡、五贵头六个大字,这里原是关沟著名景观:弹琴峡。古时,这儿峰回路转,山清水秀。两山相峙,石壁相对,清溪中流。溪水从缓坡泻下,淌流在石罅之间,淙淙有声,两岸的石壁为之共鸣,悠扬婉转,如弹琴声清脆悦耳,故名弹琴峡,元朝诗人陈孚到此,曾写诗月作金徽风作弦,清声岂待指中弹?伯牙别有高山调,写在松风乱石间。清代诗人魏源描写这一胜景是:无复战场悲,但寻响琴峡。修京张铁路时,曾将东北面小山和峡谷削为平地,修八达岭公路,开山凿洞的泥沙石块,填平了沟谷。如今石壁题字依存,溪水旋荡于峡谷的优美声音再也没有了。”

“你知道么,这里曾出现奇景,2009年10月14日下午16时30分,一场小雨不期而至,八达岭长城景区北四楼上空乌云密布,宛如一块大幕展开,而西侧的阳光却已经照射出来。16时40分左右,一明一暗两条彩虹横跨长城。偶遇这奇妙的自然奇观,游客纷纷拿出相机拍照。5分钟后,最上方较暗的一条彩虹褪去,17时,天空逐渐放晴,长城与一抹彩虹均现于阳光之下,10分钟后,彩虹完全消失。”

“哇,那实在会很美丽。”

“对,据专业气象人士介绍,八达岭景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水,长城又处于东侧山脊之上,因此下午骤雨初晴时,阳光从西侧照射,出现彩虹几率较大,但同时出现两道彩虹是来的第一次。”

“八达岭的名字从何而来?”

“由八大岭谐音而得名。因这一带山峦层叠,地势险峻,据说所建的长城在这里要转八道弯,越过八座大的山岭,当年兴建这段长城很艰难,工期迟迟完不成,曾先后有八个监工为其而死。最后通过仙人的点化,采取修城八法,即虎带笼头羊背鞍,燕子衔泥猴搭肩,龟驮石条兔引路,喜鹊搭桥冰铺栈才把建筑材料运送到山上。所以人们就把这段长城称为“八大岭长城”,后来地名就谐音成八达岭。由巴达岭谐音而得名。相传元代有一位叫巴达黎黎的皇帝到此,见这里关山险峻,崇峦叠翠,于是龙颜大悦,给此处赐名巴达岭,后讹传为八达岭。但查阅《历代帝王录》、《中国皇帝大事年表》等史料,均查不出元代有过叫“巴达黎黎”的皇帝,却有一位叫爱育黎拔力八达的,他就是元代第四位皇帝仁宗。据传他出生在八达岭所在的延庆县内。由把鞑靼谐音而得名。据传明代时,八达岭一带曾一度成为防守满族军队的前沿阵地,因明时汉人把东北方的满族人称为鞑靼,所以有人认为八达岭是把鞑靼,意为把守鞑靼之岭的谐音。传说明末李自成率起义大军征战到此,受阻于长城之外,李自成心急如焚。这时探马来报,说前方还有八道险关。李自成听罢长叹一声:这里的八道岭实在是难以越过,看来强攻是不行!于是命令起义大军改道而去,后来这里被称为八道岭。”

路从此分,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是关山最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