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钟读懂《多动症国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从烦躁的菲尔(Phil)到多动症:烦躁的菲尔的数学药片

在一本1775年的医学课本中,著名的德国内科医生梅尔基奥·亚当·韦卡德(Melchior Adam Weikard)探索了多种疾病的治疗方案,其中就包括注意力短暂(short attention span)。他建议:“注意力不集中的人应该避免接触噪音或其它个体;当表现得太活跃的时候,他应该被单独留在黑暗里。”

1789年,苏格兰医生圣·亚历山大·克莱顿(Sir Alexander Crichton)首次将注意力不集中作为一种疾病写入他的书《对精神错乱的性质和起源的探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Origin of Mental Derangement)里。他写道:“在这种有关注意的疾病中,每一种印象似乎都在扰动这个人,带给他或她一种超常的精神不安。”他警告说,儿童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正常的,他们只应该被称作“笨学生”。

1845年,德国精神病医生海因里希·霍夫曼(Heinrich Hoffmann)为他三岁的儿子卡尔·菲利普(Carl Philipp)写了一个故事,关于“烦躁的菲利普[1]”如何在晚餐时惹恼了他的父母。这个故事给好几代人带来了快乐。对多动症的官方定义如今依然将“烦躁的菲利普”作为第一例过动症状案例:“常常坐立不安或轻轻拍动手或腿……”

1902年,英国儿童医师圣·乔治·斯蒂(Sir George Still)在一系列关于“儿童的一些异常心理症状”的演讲中将冲动描述为一种医学症状。他暗示,这些孩子的不良行为是源于生理问题(而非不良的教养)。他认为这些孩子在遭受“最轻微的脑损伤”的折磨,虽然他也没有证据显示是哪些疾病或创伤导致了这些损伤。

直到艾玛·彭德尔顿·布拉德利之家(Emma Pendleton Bradley Home)在1931年收治患有各种精神疾病的儿童后,多动症才进入了新的历史进程。这个医院的名字得于乔治·布拉德利(George Bradley)的独生女艾玛(Emma)。她在7岁那年死于精神疾病。乔治留下巨额的财产建立这家医院以帮助患有相似症状的孩子。该机构位于美国罗得岛州(Rhode Island)普罗维登斯市(Providence),由乔治的侄孙,一个年轻的哈佛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学生查理斯·布兰德利(Charles Bradley)经营。

除了安置这些孩子,这个医院还提供特殊教育,幼儿童子军类活动和运动。他们的部分医疗手段包括实验性的治疗。其中包括使用一种叫做苯丙胺(Benzedrine)的有趣非处方鼻窦炎舒缓剂的治疗。这是一种安非他命(amphetamine)型产品,能够改善成年人的情绪。史克制药公司(Smith,Kline&French Laboratories,SKF)将一些苯丙胺寄给查理斯·布拉德利用于治疗他的病人。布拉德利希望这种药物能够缓解儿童脊髓穿刺后的严重头痛。因此,他选取了30名儿童让他们在连续一周的早晨服用苯丙胺。

这一药物对儿童的头痛几乎无效,但是对他们的学业表现和行为有显著的影响。一些孩子把他们的药称作“数学药片”。但并非所有的反应都是积极的。一些孩子产生了恶心,嗜睡和高度焦虑的症状。布拉德利将这些结果发表在1937年12月份版的《美国精神病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上。

在等待科学界对他的文章做出反应的同时,布拉德利给更多的孩子使用了苯丙胺。他总结认为,苯丙胺能够让过动儿童冷静下来,在用药期间还能提升他们在学校的表现。但是他也谨慎地指出,这种药物并不是一种治愈手段。一旦停药,疗效就会消失。他告诫说,儿童的潜在生理和心理问题依然需要受过专业培训的医师细致的心理治疗。

同时,由于SKF首个安非他命型产品引发的负面消息,该公司决定不再将苯丙胺作为治疗儿童精神状况的药物进行销售。相反,SKF将苯丙胺作为一种治疗成人抑郁的药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布拉德利有关安非他命对儿童行为产生影响的研究在文献堆中埋没了20年,科学界对此知之甚少。

***

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巴尔的摩(Baltimore)的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Johns Hopkins Medical School)里,著名精神病学家莱昂·艾森伯格(Leon Eisenberg)的年轻门生基思·康纳斯读到了布拉德利的论文。艾森伯格和康纳斯想要用更科学和可信的方法重复布拉德利的工作。这一项目得到了约翰霍普金斯学院的批准,并得到了美国心理卫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NIMH)的资助。

注释

[1]这里的菲利普即为标题中的菲尔。

在线视频

1.ADHD in Children 1 of 6:History

2.The Story of Fidgety Phillip

3.Why Students Should Think Twice Before Taking Amphetam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