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季刊》
本刊创刊于1935年12月。起初由本校化工工程、电机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四个学会轮流编辑出版。1935年12月出版的第一卷第一期为化学工程专号(亦作为《化工》的第三卷第一期,全刊279页)。第一卷第二期为土木工程专号,于1936年4月出版,全刊278页,载有《国立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会章程》。第一卷第三期为电机工程专号,于1936年11月出版,全刊250余页,收录论文有《断路器截断容量之计算》(杨耀德)、《定向天线之概述》(毛启爽)、《公尺公斤秒单位制》(王国松)、《电话增音器》(朱一成、沈秉鲁)等。1937年1月出版第一卷第四期机械工程专号,全刊272页。内容有教师、学生论著,该系毕业论文,实习报告等。第二卷第一期土木工程专号于1937年6月出版,收录《统制全国工程建设》(唐凤山)、《土壤力学》(茅以升)等15篇研究论文,共200余页。


《工程季刊》1941年7月在遵义复刊,因受印刷条件限制,在遵义出版的各期均为手工刻写,油印。为与杭州出版的期数相衔接,将首期列作第二卷第二期,共77页。该期内容有:竺校长撰写的复刊弁言、李熙谋院长的序文;研究论文有《串联震荡电路之共鸣及稳定状态》(王国松)、《创办电解苛性钠厂之计划》(方以矩)、《雷电波之分析》(杨耀德)、《抗战时期吾国钢铁事业之发展》(邵象华)、《机械计划概论》(王仁东)、《化学战争中侦别毒气诸法》(吴文棫); “学术介绍”栏中有《电炼钢之研究》(葛果行节译)。第二卷第三、四期合刊共73页,载有李寿恒和赵善成合写的《遵义白土活性化实验》、沈尚贤的《可控整流器之临界电感》等文。1943年6月出版第三卷第一、二期合刊,共68页,收有《电抗调频器之理论与设计》(高师亮等)、《石油工业之趋势》(刘馥英)、《在万能铣床上如何切割任何齿数之斜齿轮》(钟兴锐)、The Improvement of Highways in China(王师义)等文。1945年第四卷第一期(1945年7月出版)共收录了5篇研究论文:《论马克斯威尔方程式之解答》(蔡金涛)、《反应式水输机之设计因素》(钱钟伟)、《“梁”与“拱”函数公布图与其感应图之连锁关系》(钱令希)、《电枢磁场之计算及作图》(杨耀德)、《铁盐鞣革之研究》(李寿恒、杨喜济),共117页。复员回杭州后,该刊未再出版。
复刊序
浙大《工程季刊》创始于民国二十五年。初时凡编辑发行等事,悉由工院四系同学轮流分任其劳,文字稿件或为工程学者演讲之记述,或为教授之专著,或为同学论文之类。问世之后,颇为社会所赞许。浙大工学院在工程界薄负名誉者,《工程季刊》实与有力焉。自抗战军兴,沿海各省相继沦陷,本校随国府播迁西上,始而入赣,继而由湘入桂,三迁至黔北遵义。数载之间,师生栖栖遑遑,几车未停辙,席不暇暖,处惊惶骇怖之中,又何有学术之研求耶。加以集稿不易,印刷之困难,《工程季刊》于此数年中不得不暂告停顿。顷者,国家长期抗战,国策早经决定,建国国防需才至殷,政府教育方针为适应时势之需求,渐趋重于工程学术之发展与工程人才之培养。国立大学中工学院所负之使命,遂因以加重。本校工院同仁,有鉴及斯,窃愿随政府教育当局之后发扬工程教育,以为国家作育人才,并拟倡导本校师生研求学术之风气,乃有即行恢复《工程季刊》之议,此本院《工程季刊》之所以复刊者一也。
尝考欧美工程事业发展之过程,学术机关常处主要之地位,盖工程学术,实合理论、思想、技巧三者而成。凡理论之成立,思想之应用,技巧之进展,既需研究实验以推考其正误,又借讲台讨论文字,探求以阐明其是非。大学为专门学者荟萃之所,又有仪器图书是为实验参考之资,是以自来工程事业之创始,几莫不出自大学设计室与实验工场之门。英美为工业先进国家,而至今大学工科在工程界中犹保持其领导地位,良有以也。我国工程事业与欧美比较,真有望尘莫及之叹,故我国工程界资有待乎工程学者与工程学术机关予以领导,而使之前进。然则我国大学工学院在工程界所居地位其重要性为何如耶,工程刊物为学校与工程界在思想与学术上取得联系之唯一工具,此本院《工程季刊》之急宜复刊者二也。
国府西迁,国家人力物力随而集中于西南,然因交通之阻梗,运输不畅,国外仪器不得运入内地以增加生产,国防日用之物品无从购买以济急迫之需要,每为抗日战争之绝大阻力,虽然此或为我国一时之困难,而安知非即工业建设与抗战建国之无上良机耶。西谚有之,需要者,发明之母也。昔日国人因沿海交通之便,采购外国机器,消耗外国成品,相习成性,恬不为怪。今则情异势迁方晓然于依求他人,不图自振之非计。所幸西南各省物资之富几甲中国,工业建设已具天赋凭借,况欧美工业之始期,其毫无基础可言,正与今日我国西南各省情形相似,而当时应用科学不若今日之昌明远甚。我人徒见欧美现代工业惊天动地之成就,而不知其尚有筚路蓝缕一段艰难创业之历程。国家处现在之环境中,正是我国工程学者发明创业之时机。本校居黔省物产富饶之中心,北接巴蜀,西连滇省,南通八桂,东达三湘,农矿水力森林蕴藏极丰,如何启发,如何利用,则为我工程学者之责任,而切磋探讨,亦需文字刊物以资商榷,此本院《工程季刊》之急宜复刊者三也。
且本院毕业同学参加建设工作者,足迹几遍西南各省,经验心得,有足纪述之价值者,当不在少数,亦须有刊物以为之传布,方足以供国内学者之参考印证,此本院季刊之急宜复刊者四也。
然或者曰,大学为国家有数之学府,文字著述,取材必须谨严,方不损大学崇高之地位,而工程文字,贵在创作,庶合乎大学刊物之条件。应之曰,唯唯否否,夫物必有始,然后有终,有草创,然后有完成。工程文字,固以创作为贵,然工程为国际性之学问,先进国家因其已成立之基础可以扶摇而直上,后进国家因其设备不周,苦于望尘而莫及,故后进国家必须向先进国家迎头赶上,方得有所建树。本院工程季刊之恢复,其立旨固不害太高,而在刊行之始,取其材则不妨从宽,殊不必苛求创作以为文字取舍之准则也。《诗》有之“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工程季刊》之复刊意在斯乎,旨在斯乎。(194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