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建设投融资与管理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 空港概念及分类

1.1.1 空港定义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听到机场、航空港和空港3种不同称谓,这3种称谓有何差别?到底什么是“空港”?通过对相关概念的比较我们可以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

空港,即机场。也可理解为大型的空中运输基地或空中运输枢纽。资料来源于互动百科。

机场,在日语的写法为“空港”,读作くうこう(Kūkō)。根据《空港整备法》,日本的机场主要分成4种等级:第一种为飞行国际航线的机场;第二种为飞行主要国内航线的机场;第三种为对地区性的航空运输重要的机场;第四种为直升机专用的机场,连接主要的市镇。资料来源于维基百科。

国际民航组织将机场(航空港)定义为:供航空器起飞、降落和地面活动而划定的一块地域或区域,包括地域内的各种建筑物和设备装置,主要由飞行区、旅客航站区、货运区、机务维修设施、供油设施、空中交通管制设施、安全保卫设施、救援和消防设施、行政办公区、生活区、后勤保障设施、地面交通设施及机场空域等组成。汪泓,周慧艳,石丽娜.机场运营管理(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5.

刘武君在《航空港规划》中指出:本书中对航空港、空港、机场3个词的使用,在其含义上没有差别。刘武君.航空港规划[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2.

牟道忠在《航空港概论》中指出:在这里,航空港主要指机场。机场,对天空部分而言,要“迎来送往”,即安全送走起飞的飞机,迎来安全着陆的飞机;对陆地部分而言,则要完成空中与地面的运输转变,即客货与邮件的输入与输出。航空港包括机场本身及其划定的含各种飞行区域的空间,即包含地面和空中两部分。牟道忠.航空港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8.

综上所述,空港即机场,是指用于飞机起飞、着陆、停放、维护和组织安全飞行的场所。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的规定,空港大体上按照功能划分为:飞行区、客运站区、货运站区、航管及助导航设置区、其他支援辅助设施区五大功能区域,每个区域具备相应的功能,但是又不能独立存在,需要相互协调配合共同保障空港的安全、高效运行。

1.1.2 空港构成

空港系统的构成可以简单地划分为供飞机活动的空侧部分及供旅客和货物转入或转出空侧的陆侧部分。具体而言,空侧包括供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航站区空域及供飞机在地面上运行的飞行区两个部分;陆侧包括供旅客和货物办理手续及上下飞机的航站楼、各种附属设施及出入机场的地面交通设施3个部分(如图1-1所示)。

图1-1 空港系统构成

从功能角度看,空港系统由飞行区、航站区和延伸区构成。

1.飞行区

飞行区是飞机运行的区域,包括跑道、滑行道、停机坪以及航管及助导航设施区。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跑道、滑行道和停机坪等组成部分(如图1-2所示)。

图1-2 飞行区基本构成

1)跑道

跑道是飞机起飞和降落的通道,即陆地机场上供飞机起飞和着陆使用的一块划定的长方形场地。跑道是空港最核心的功能设施。

跑道的等级直接决定空港的各项指标,如飞机起降架次、年旅客吞吐量等。跑道根据其配置的无线电导航设施情况可分为非仪表跑道及仪表跑道两种,它反映飞行安全和航班正常率保障设施的完善程度(如表1-1所示)。

表1-1 跑道等级

其中,III类精密进近跑道(CAT III),进一步分为3种:

ⅢA——用于决断高度小于30米或不规定决断高度和跑道视程不小于200米时运行。

ⅢB——用于决断高度小于15米或不规定决断高度和跑道视程小于200米但不小于50米时运行。

ⅢC——用于不规定决断高度和跑道视程限制时运行。

2)滑行道

滑行道指空港内供飞机滑行的规定通道。其主要功能是提供从跑道到航站楼区的通道,使已着陆的飞机迅速离开跑道,不与起飞滑跑的飞机相干扰,并尽量避免延误随即到来的飞机着陆。主要包括进口滑行道、旁通滑行道、出口滑行道、平行滑行道和联络滑行道五种类型(如表1-2所示)。

表1-2 滑行道类型

此外,还有站坪及货机坪上的机坪滑行道和机位滑行通道。机坪滑行道,指设在机坪边缘,供飞机穿越机坪用的通道。机位滑行通道,指从机坪滑行道通往飞机停机位或其他航站地区的通道。

滑行道应有足够宽度。由于滑行速度低于飞机在跑道上的速度,因此滑行道宽度比跑道宽度要小。滑行道的宽度由使用空港最大的飞机的轮距宽度决定,要保证飞机在滑行道中心线上滑行时,它的主起落轮的外侧距滑行道边线不少于1.5~4.5米。在滑行道转弯处,它的宽度要根据飞机的性能适当加宽。

图1-3表明滑行道航班排序队列三种分类。

图1-3 滑行道滑行道航班排序队列分类

3)停机坪

停机坪是飞机停放和旅客登机的地方。它分为近停机坪和远停机坪,为飞机停放及各种维修活动提供场所。机坪的大小应能满足飞机滑行或拖行的安全运转和各种机动车辆或设备进入机坪为飞机服务的需要。其中设有:照明、供水、供电、供油、飞机静电接地、地面标志及必要时的飞机系留设施及防吹屏等。根据使用功能分为:客机坪、货机坪、等待机坪及停(维修)机坪(如表1-3所示)。

表1-3 停机坪分类

2.航站区

航站区主要由航站楼、停车场、货运中心等组成。其中,航站楼是旅客办理相关手续、等待登机的区域,是地面交通和空中交通的结合部,是空港对旅客服务的中心地区。

1)航站楼基本形式

为妥善处理航站楼与空侧的关系,专家、学者提出多种航站楼水平布局方案。这些方案可总体归纳为以下4种基本形式。

(1)线型。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水平布局形式。航站楼空侧边不做任何变形,仍保持直线,飞机机头向内停靠在航站楼旁,旅客通过登机桥上下飞机(如图1-4所示)。

图1-4 线型

(2)指廊型。为延展航站楼空侧的长度,指廊型布局从航站楼空侧边向外伸出若干个指型廊道,廊道两侧安排机门位(如图1-5所示)。

图1-5 指廊型

(3)卫星型。这种布局是在航站楼主体空侧一定范围内,布置一座或多座卫星式建筑物,这些建筑物通过地下、地面或高架廊道与航站楼主体连接。卫星建筑物上设有机门位,飞机环绕在它的周围停放(如图1-6所示)。

图1-6 卫星型

(4)转运车型。这种形式下,飞机不接近航站楼,而是远停在站坪上,通过接送旅客的转运车来建立航站楼与飞机之间的联系(如图1-7所示)。

图1-7 转运车型

2)航站楼构成

航站楼由旅客服务区域、信息服务设施、旅客饮食区域、公共服务区域、商业服务区域等组成。图1-8为首都国际机场一号航站楼。

图1-8 首都国际机场一号航站楼示意图

图1-9为首都国际机场一号航站楼控制区区域示意图。该区域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为进港(其主要流程如表1-4所示),二层为出港(其主要流程如表1-5所示)。

图1-9 首都国际机场一号航站楼控制区区域示意图

图1-9 首都国际机场一号航站楼控制区区域示意图(续)

表1-4 进港主要流程

表1-5 出港主要流程

货运站区是从事民航货物运输操作区域的总称,主要有供货物办理托运手续、装上飞机以及从飞机卸货、临时存储、交货等功能。其由全货机停机坪、货运中转仓库、货运代理人操作区组成。

空港除飞行区和航站区,还包括延伸区。它主要包括宾馆、酒店、商店、餐饮、娱乐以及飞机维修、油料供应、地面通信服务等设施。

1.1.3 空港分类

1.按航线业务范围划分

按航线业务范围可分为国际机场和国内机场鉴于称谓习惯,本书在空港分类时仍使用“机场”这一称谓,后同。

(1)国际机场。供国际航线定期航班飞行使用,有出入境和过境设施,并设有固定的联检机构(海关、边防检查、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商品检验等)的机场。国际机场一般也同时供国内航线定期航班飞行使用。如我国的首都国际机场和英国的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

(2)国内机场。供国内航线定期航班飞行使用的机场,没有国际航线定期航班。太原机场于2014年新增包括张家界—太原—银川、太原—长沙—珠海、太原—呼和浩特—乌兰浩特、太原—南通—福州等九条国内航线。

2.按航线布局划分

根据航线布局,可将机场分为枢纽机场、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

(1)枢纽机场。指全国航空运输网络和国际航线的枢纽,机场运输业务特别繁忙。如香港国际机场。

(2)干线机场。指以国内航线为主,兼有少量国际航线,可全方位建立跨省、跨地区的国内航线,运输业务量较为集中的机场。一般为省会、自治区首府及重要工业、旅游、开放城市的机场。如厦门高崎机场和青岛流亭机场。

(3)支线机场。指分布在各省、自治区内,设有通往邻近省区的短途航线的机场,业务量相对较小。如丽江机场。

3.按所在城市的地位和性质划分

根据目前正在拟定的全国机场布局规划,按机场所在城市的性质、地位和在全国航空运输网络中的作用,我国机场划分为Ⅰ、Ⅱ、Ⅲ、Ⅳ类。

(1)Ⅰ类机场。指全国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城市的机场,是全国航空运输网络和国际航线的枢纽。一般机场占地面积较大,与机场周围的环境具有共容性,与服务的城市之间具有良好的潜在地面交通系统。具有两条以上的跑道、精密仪表进近系统、接收大型飞机的能力、良好的飞机维修和国内国际旅客转乘衔接。交通运输业务繁忙。Ⅰ类机场飞行区的等级为4E。Ⅰ类机场也称为大型枢纽机场。目前我国北京、上海、广州三大机场属于此类机场。

(2)Ⅱ类机场。指省会、自治区首府、直辖市和重要的经济特区、开放城市和旅游城市,或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市的机场,具有跨省、跨地区的航线,是省内或区域内的航空运输枢纽,具有一定的机务维修能力和转乘旅客衔接能力,有的也可作为国际和地区航班机场。Ⅱ类机场飞行区的等级一般为4D。Ⅱ类机场也称为国内干线机场。这类机场数量较多,如河南新郑国际机场和哈尔滨太平机场。

(3)Ⅲ类机场。指经济比较发达的中小城市,或一般的对外开放和旅游城市的机场,能与中心城市建立航线。这类机场在民用通航机场所占的比重比较大,也可称为次干线机场。如海南三亚凤凰机场。

(4)Ⅳ类机场。除上述三类之外的机场都通称为Ⅳ类机场,Ⅳ类机场也称为支线机场。

4.按机场业务量划分

自2008年3月1日起实施的《机场收费改革方案》对我国机场的分类进行了调整。按照机场业务量,全国机场划分为以下三类:

(1)一类机场。指单个机场换算旅客吞吐量占全国机场换算旅客吞吐量的4%及以上的机场。其中,国际及港澳航线换算旅客吞吐量占其机场全部换算旅客吞吐量的25%及以上的机场为一类1级机场(包括北京首都和上海浦东两个国际机场),其他为一类2级机场(包括广州、上海虹桥、深圳、成都和昆明五个国际机场)。

(2)二类机场。指单个机场换算旅客吞吐量占全国机场换算旅客吞吐量的1%~4%的机场。主要包括杭州、西安、重庆、厦门、青岛、海口、长沙、大连、南京、武汉、沈阳、乌鲁木齐、桂林、三亚、郑州、福州、贵阳、济南和哈尔滨19个机场。

(3)三类机场。指单个机场换算旅客吞吐量占全国机场换算旅客吞吐量的1%以下的机场。除上述两类机场以外的机场均属此类。

表1-6表明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空港类别的划分。

表1-6 空港类别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