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资本圈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11~2012)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公民建设是个人与社会走出兴亡周期率的根脉 (代序)

鄢维民

一 引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根本,现代文明是人本社会,而体制是人穿的一件衣服,改革人就是根本的改革

同样是市场经济与民主法制体制,为什么会有好的市场经济,廉洁法治民主社会;也有大量坏的市场经济,腐败且缺乏效率与公义的民主社会?甚至在威权体制下,如殖民地时期的香港地区,两蒋统治下的台湾地区,也曾经出现过好的市场经济与廉洁效能的政府?这说明在制度建设的背后,人的建设如同生命的种子的生长发育,只有在人心人性中生长出来的正确的观念、态度、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才是好的规则与制度建设的基础。制度是人的观念与习惯的投射与反映,是人的内心深处需要与外在规范的统一;人和制度、规则、法律要能够合一,各种机制与制度要能够正常运作,人的建设仍然是根本。这样制度建设才不会是心脏搭桥手术或者缺胳膊少腿的支架,才不会和人的生命相脱节。

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从人类现代文明史的发生发展经验看,修身是根本,是命脉所在

现代文明建设的核心仍然是人的建设,如同我们常说的个人与社会建设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每个人的修身是根本。中国儒家传统文化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佛家思想认为,人之初,性本业,即人有善业与恶业。而在14~17世纪的资本主义文明发生发展初期,人们对于人之初有四种看法:一是人的原罪学说,清教主义认为人的本性是败坏了的,人需要忏悔赎罪,建立戒律;二是人的白板说,洛克认为人生下来无善恶,受环境影响,需要好的教育;三是生物说,即人的禀赋与性格生下来就命定了,受占星说影响;四是乌托邦观点,即性善说,法国的卢梭也持这一观点。英国在1520~1660年,是原罪说占据社会统治地位,面对自己本性之中的罪与地狱之火,敬畏、赎罪、持戒、勤劳、节俭、严谨、理性是主流文化,产生了道德精神与资本主义;在1660~1800年,洛克等人的自然宗教主义思想的白纸说产生影响,人们开始从做减法转到做加法,在社会风气有根本改变后开始变得自信,规则与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自由人权学说流行,科学与产业发展形成突破;19世纪英国原罪学说又开始占居上风,人们收敛的内心与行为。从英国资本主义文明产生的历史经验看,先做人性恶的减法,后做人性善的加法,然后再做恶的减法,在工业革命的重大改变之后平静下来。与之相似,美国也是清教徒精神开国,自然宗教主义搭台。法国在卢梭的性善论引导下,没有做每个人自我的减法,而是去做已有欲望之上的加法,进行了长期的革命,直至巴黎公社。

2.从英国历史经验看,人心人性的光明与温暖是发展的一根主线

从宗教改革的原罪说到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英国经历了国家主义、清教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兴起。从起初的强调君权父权,到宗教改革中建立个人判断,人直接面对上帝与真理,到产生清教徒革命及光荣革命,再到洛克的教育思想与现代政治思想,从过去的父权神授、君权神授的被动防守到三权分立与人权自由平等。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英国人经历了从人乃至家庭是可交易的物品,家族利益大于家庭利益与个人利益,到个人情感主义的个人自立独立的核心家庭的过程。英国这三百年的婚姻家庭关系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夫妻结婚完全是父母之命,婚姻关系服从家族利益安排;第二个阶段是父母之命,但是儿女有否决权;第三个阶段是儿女有选择权,父母有否决权;第四个阶段是儿女有选择权与决定权,父母只是祝福。在1500年,英国贵族有约40%的婚姻是娶女性财产继承人,通过婚姻交易为家族获取钱财,到1800年,只有约10%的贵族娶女性财产继承人。到18世纪末,英国有70%的家庭是友爱婚姻,人们在婚姻中摆脱了金钱、地位、荣誉等外部环境影响,回到人的自立独立与相爱本身,回到自己的人心人性之中,从心随境转回到自己的本心,成为自己与环境的主人;父子关系也从16世纪的严父棍棒转变为18世纪的亲子关系。在这三百年中,贵族婚姻性质的转变是最慢的,财产、地位、利益的交易安排造成了许多无爱的婚姻,贵族受此婚姻安排的伤害最大。穷贵族或是快要破产的贵族娶一个有钱女人,不论是寡妇还是长什么样,能够维持家族生存就行。这三百年中,贵族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讲排场要面子的奢侈浪费,到简单实际,渐渐从财产、地位、荣誉中走出来,回到了自己的生活与工作之中。英国1796年开征遗产税,开始了财富的重新分配。财富不应该成为人的包袱,而应该为人民服务。

3.劳动与创新是英国原始契约精神的精髓

亚当·斯密说人权的立足点与出发点是劳动权,即人的劳动所创造的财富预期有归自己所有的保障安全,这是人权的起点与基础。清教徒说劳动是人民接近上帝的道路,劳动创造与科学发现、创新让人们理解上帝所创造的自然秩序,并证明自己为上帝所接纳。这样人的智慧开始在劳动与科学技术进步中发挥作用,人得以戒除懒惰与偷盗开始安定专注的劳动,并贯之以理性与科学精神不断学习探索与改进创新。劳动权成为人权的种子,人权的种子成为生产力的种子,这就让人权的生长走到了生产力的生长当中去,并从个别自给自足的生产力走到合作互助的分工协作专业化生产,人从一盘散沙的个人成为社会分工合作的人。分工协作与专业化生产及市场的等价交换得以产生,生产效率开始提高,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与资源配置机制开始发挥滚雪球的推动作用,人力资本作为核心资本得以开发利用,这是产生英国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原因,也是英国和美国成为创新性国家的根本原因。

亚当·斯密在分析英国成功的原因时,指出英国特有的原始契约精神。英国是欧洲大陆的一个岛。当欧洲大陆的人移民到英国岛上去的时候,离开了原有的生活环境,面对岛上新的地理环境,要生存下去,一方面要靠个人自立独立,另一方面要依靠互助合作,结成生命共同体。面对各种危险与风险,每个个人与家庭所依存的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的是劳动精神,自己建家园,开垦土地,防范野兽与各种灾害。原始契约精神是独立与平等,这是人们离开自己在欧洲大陆家园的原因,而独立平等赖以生根发芽与生长的种子就是劳动,这是人权平等的种子,也是生存与文明的种子。人类从爬行动物成为直立的人,其原因就是劳动,劳动是人的起源,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源。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认为,劳动是财富之源,生产力是劳动的生产力,人的分工合作与专业化生产的劳动,是个别生产力成为社会生产力的原因,人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主体。斯密批评发现新大陆之后的西班牙作为殖民地宗主国,将新大陆的黄金当作财富。斯密认为黄金不是财富的源泉,劳动才是财富的源泉,黄金之中并不会有劳动与生产力水平的进步或文明进步的种子,也没有人的智慧与尊严。一味限制黄金出口,表现的只是人的贪婪与愚痴,也不会创造产品与服务。将黄金当作财富如同把树的影子当作树,所追逐的不过是梦幻泡影罢了。所以同样是殖民,英国的殖民有原始契约精神,能够回到劳动并根植于劳动,西班牙就是掠取自然资源,这就是南美与北美的根本差异。个人、企业、社会、国家乃至于天下的财富生命之树,就是人的劳动及其劳动生产力的生命之树,这样才会产生财富的增量,产生科技与文明的进步,人类的文明也就是劳动进步的文明。人的一生,唯一能够拥有的就是时间,唯一能够使用的也就是时间。时间是人们唯一能够拥有并使用的财富,政府应让人民不虚度自己的年华,升华自己的生命。劳动与科学理性精神是推动文明进步的力量源泉,劳动与创新精神的坚持与守护也是公平、正义成为有生命力的力量的根本,是法律与制度建设的源泉与尺度。勤劳、节俭、严谨、理性既是清教主义精神,也是英国民族精神和美国公民精神,是英国、美国成为创新性地区的根本。劳动与理性精神是科学与创新文化的由来,推动人们建立社会化组织与法律制度,不断学习接纳,从已知走向未知,不断探索真理与科学进步,创新创造未来。

4.想象力与创新力:创业、创新、创造的深圳路和中国梦

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在基因上与英美有相同相通之处,创业创新创造是深圳这个城市的血脉与灵魂。不同国家与民族的竞争,从历史长河来看是学习能力与勤劳精神、创新精神的竞争。正如麦迪逊所说,美国唯一能够依靠的是美国人民的勤劳与年轻。深圳的城市年龄只有三十多岁,与美国两百多年历史相比更加年轻,也应该更加有勇气与活力,更加充满梦想。

2004年我去沃顿商学院学习时曾有一个想法:没有西方现代文明的产生,我们仍然会在封建专制与自然的双重奴役下生活。其生存本质用鲁迅的话来说,是一个吃人的社会,不是人吃人,而是所有人都被吃。科学进步让我们可以在一天内飞越太平洋。中国是一个五千年的文明大国,今天我们在学习西方文明的情况下,用我们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在人类文明史中,用我们的实践会走出一条什么样的路?我们能否在人类已有文明的基础上,给人类文明新的创造与支持,给出新的活力与更加宽厚、从容的发展基础?

深圳已经有了华为、中兴、腾讯、比亚迪、招商银行、平安、万科、华大基因等筑梦企业,还有许多正在奋进的企业;证券公司与基金公司中有世界级的摩根与富达的胚子吗?有没有,会是谁?不是比规模,而是比基因。当然,一个不能自主的企业怎么会有活力与创造力?这或许是我们这个特许经营行业的困境,现在十八大三中全会开了,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这就是根本性的变化,是环境的质变,是观念的改变。证券公司与基金公司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是起着蜜蜂的作用,“蜜蜂”就是市场的手,传播花粉,播种组合,强壮生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蜜蜂”要回归市场,“蜜蜂”作为市场组织的中介都没有市场生命力,那市场经济就是一句空话,落不了地。有人说证券行业未来十年增长十倍,从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及经济的转型升级看,十倍也仍然小了,支撑不了中国的现代化与国际化。这需要我们大家的创业、创新、创造,要有承担精神,要年轻、勇敢、有活力,要有伟大的梦想。

5.如何形成同心圆的凝聚力,既能够个人自立创新,又能够自然地形成地区、国家与世界的生命共同体?如何形成一个民族往一个方向(正确方向)的前行力量?一个国家中每一个人的共同基础是什么,如何构建?如何形成开放体系,提高国际竞争力?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说,书上写的就是吃人二字。他说的是文化与制度吃人,而按照我们过去的传统思维,是坏人吃好人,打倒坏人可以了。中国传统文化是讲个人修行,儒家做圣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佛教讲修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至于制度是皇上的事,儒释道在皇权面前没有取得独立性,人民的个人修行实践与环境制度建设之间有一个鸿沟。普通人在环境面前,是要低头的,老子教诲孔子的也是生存活命之术,并无真理可言;道法自然,但没有创新创造自然。中国几千年文明没有自己产生人权与科学技术创新,对于中国人来说,市场经济、科学技术、人权民主、工业革命是外来的,是舶来品。鸦片战争之后我们首先看见的是坚船利炮,是从结果上开始认识现代文明。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对英国市场经济与社会生产力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与经验的真实纪录与总结,其经济学是作为如同数学公式的公理来阐述的。他并没有从英国原始手工业到工场作坊再到工业革命的机器大工业的历史过程与经验中去描述。斯密的朋友休谟写了一本反映英国1700年历史的英国史,被称为英国标准史,里面对科技与经济的具体事实记录不多。如果将英国经济政治宗教文化理论与历史进程、经验结合起来看,或许可以帮助我们观察英国现代文明的生命体是如何发生生长的,并理解英国在斯密之前的1700年历史之人口、经济、政治、宗教、文化、科技等相互关系及历史逻辑线索。如果再观之以西方思想史与文明史,可以对西方的体与用及其历史逻辑脉络,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与理解。

比较而言,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在历史上是相对独立与隔离的,在思想与制度上有较大的差异。过去中国在应用层面与物质文明发展上取得很大成绩,时至今日,中国在秦之后的第二次根本制度建设中,如何将中学之体与西学之体的历史经验与精髓融汇贯通,在理论与实践上搞明白,如何科学总结我们鸦片战争之后的173年历史实践经验,如何观察理解我们的今天,如何研判现代世界发展方向,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历史与现实的挑战。

从英国及人类历史进程与经验看,人类文明史上有三个谜题,即宗教、政府、商业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正相关关系。这是人类文明及科技与道德进步的自由自主自治力量,从已知(实证科学经验科学)走向未知(分析前瞻)的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检验与支持生长。在神、权威、金钱与人的关系中,人成为自立、独立、自由、自主、自觉、自治之人,摆脱神、力量、资本的奴役与支配,走出迷信与贪嗔痴三毒,走出等级秩序的僵化停滞,走向崇高突破,走向科学理性与公平正义。

(1)英国宗教改革中建立个人判断与戒律,人们取得了宗教与灵魂拯救的自主权,政府和民众将人权与道德建设及理性精神结合起来,自立独立,人直接与神及自己的内心进行对话,面对真实丑陋的自己,忏悔纠错。

(2)1215年英国大宪章对政府征税的权力进行了约定,未经纳税人同意,政府无权开征税收,政府征税的科目与金额须经过议会同意,这样有伤害人民的自然倾向的政府原罪受到了制约,人民作为纳税人行使了公民的权利。资本不是人的主人,人是资本的主人。这是人民对政府与商业的力量的两个防护堤,保障了人们的财产与劳动权,保障了人们的生存安全与生命繁衍,而不至于被政府拜物教与资本拜物教所伤害。

清教徒的劳动创造财富是人民证明自己被上帝接纳的证据。政府征税需要征得纳税人的同意,债权人收取贷款与利息不可以伤害债务人的生存与劳动者的生长为代价,这就在宗教与劳动、政府与劳动、资本与劳动这三者之间建立了契约与正相关关系,建立了规则与法律,建立了和解与和好。建立在劳动权基础上的人权的保障与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生机勃勃的发展力量。

今天美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与既得利益格局的调整,欧洲福利社会与劳动精神的发挥发扬,仍然遵循人的劳动的生命力、创造力的客观发展规律,这是社会公平正义与人类幸福生活的源泉,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力量。

中国文化是讲天人合一,讲整体与集体主义,比较重视整体力量的发挥,这是优势。如何在同时发挥个体作用,建立个人的自立独立与勤劳理性,发挥企业与政府、个体与集体的两个积极性,发挥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互通与连动,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尝试。

公民建设是将个体与集体紧密结合的实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政府和人民有了与中国封建社会的新约定: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学习管理监督运用国家机器,成为新中国民主法治建设与经济文化建设的实践主体;政府成为人民的政府,这是劳动创新与社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带来的根本变化,从官本走向人本,走向劳动与文明进步为本。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反对“四风”,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遵循科学规律,发挥人民的主体性与创造性,这是我们新时期的创新实践。

中国文化的本性中有一颗深沉的种子,这是其他民族所没有或者说所罕见的,其中也蕴含着发展道路,很深沉,很厚重,很厚道,极其坚韧。这种生命活力、从容大度、开阔胸襟、无私无畏、理性探索是一种宇宙精神,是人文精神的一种极致。中国人有一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种宇宙的担当精神是中国人生命的种子,在老子的炼丹炉里修炼了五千年,相信劳动、科学与市场经济在中国人“仁者爱人”的思想指导下会获得更加广大的发展,去其害,蓄其利,随着中国人的勤劳理性奋斗与发展,人类文明也将走上一个新的发展台阶。

三 基本状况与路径

1.人民当家做主,首先是做好自己的主,做对自己的主,建立底线与规则,以修身为根本,一步步齐家、治国、平天下

如果自己横七竖八,一滩烂泥糊不上墙,自由就是胡来;如果贪嗔痴三毒深重,杀盗淫妄罪业横行,就会成为魔头,伤害他人与社会。所以,改革首先革的就是自己,去掉自己身上的错误观念与不良习惯,建立戒律,以戒为师,建立正确的观念、态度、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建立规则,建立理性精神与好奇心,观察理解事物的真相与本质,这样对世界的认知与掌握才能够不断深化,苟日新,日日新,才能创业创新创造。新中国是人民共和国,做减法、正能量强调个人修身仍然是中国人的根。在中国历史上,并没有科学地做成功过减法,做减法不是对人的伤害,而是真实面对自我,去除人身上的疾病,让人们健康发展。只有每一个人认真地做减法,发挥正能量,整个民族的素质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才能够奠定勤劳理性的创新创造基础。

2.新中国人民之间,人民和政府之间是合作信任关系,没有对抗性关系的基础

新中国与中国封建社会的本质有两个根本不同:一是生产力性质前者是自然经济,后者是社会化大生产。因此产生的第二个本质不同是一个是官本,一个是人本。两个不同的根本之处是人的劳动成为财富创造与科技进步的源泉,人的劳动的主体地位与智慧的决定性作用,决定了现代文明中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物的关系与封建社会相比有了本质的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成为决定性因素,生产力从本质上来说是人的生产力。人类社会的组织结构中,人是第一次作为劳动者存在的,为社会创新创造财富的劳动者居于主体与主权地位。政府从怕乱维持秩序的专制改变为服务,为人民服务成为执政党与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宗旨,这不是口号,而是顺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人成为社会的人而不是孤立的自给自足的人,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一分子,所以人成了复数的人民,成了个体与集体的统一,成了自利利他的复合,而不再是一盘散沙。合作互助与公平正义成为人们关系的本质,人与人之间是合作互助与信任关系,这样就在个人、企业、单位、社区、省市、国家之间形成了正相关关系,在人民之中形成了同心圆的凝聚力,在一个国家形成了人民的劳动创业创新创造的正确方向。政府服务于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并遵从人民生命尊严与安全的公平正义法律原则。作为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政府与人民之间不再有对抗性关系的基础,不再是相互防范对立与伤害压制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信任、合作与支持。这是由社会生产力与分工协作生产的生产力的本性所决定的,是人的劳动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源力量所带来的。中国的观念改革与基本的社会化生产建设、市场改革以及今天的政府改革与国家治理,顺应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发展路径。

3.创业创新创造,路就在我们脚下

社会生产力的组织建设将人类社会组织成一个整体,这可以从英国培根时期的《工匠大全》《专利法》以及英国皇家学会的成立这一故事说起。今天人们在说《专利法》,往往关注的是专利的保护与专利使用费用的支付,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是从利益关系的处理去观察,而更加重要与根本的方面却往往被忽视。17世纪《专利法》的提出与实施,是人类现代文明的一个奠基性工作。马克思将培根的实证经验科学称为现代科学的奠基者,与《专利法》的实施是分不开的。人们向英国皇家学会申请专利,对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整理归纳,英国皇家学会的专家对申请进行严肃的论证检验,符合要求的才能够成为科学与严肃的专利,这就将人类文明的科技发现与劳动创新经验的成果进行了科学的整理验证与汇集,使个别经验的创新突破通过专利的记录整理成为公共产品,并将人类已有的发明创造归纳整理成为系统。人们可以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创新创造,这样就形成了人类社会的合力与组织力量,这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最为重要的组织力量之一。在17~19世纪,英国及欧洲的科学工作者与工匠将他们所做的数学、物理、生物、医学、化学、天文学等科学发现与工业交通等产业的发明创造进行科学整理验证与交流分享,产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技与物质文明的大发展,科学家也从牛顿式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走向分门别类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专家。这就是组织与制度建设的力量,是思想的力量。

从人类文明史看,劳动是人类的起源,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脉。从本质上说,生产力不是物的生产力,而是人的生产力,资本与工业革命产生于工匠的劳动积累。劳动创造财富、创新科技是人的生命的有价值的投入,如何培养劳动者,如何培育市场,如何制定计划,如何分配财富,如何制定法律与制度,都不能离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需要与客观规律。

中国人在整体治理、环境亲善、可持续发展上曾经历了几千年大一统的努力。今天全球科技进步快、地球家园消耗破坏快,人类社会科技产业与经济金融力量如何治理与善加利用是一大问题。如何掌控管理善用这个力量,让人类社会健康、理性、和平、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严峻挑战。在未来三十年中,中国将成为中等发达国家,也意味着世界近一半人将成为中产阶级。中产阶级的社会如何建设治理?不能再走过去的金字塔统治的老路,需大家理性合作,从容协商。中国与西方相比科技、教育水平差距大。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今天我们做的是移本性的工作,需要做好五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准备,经过几代人的持续不懈努力,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建立规则,形成习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竞争力是学习与创新发展能力,这决定于人与制度的建设,洁净精微,意蕴深远。

四 现实问题及解决之道

1.遵循科学规律,破解政府与民众、政府与企业、计划与市场、政治与经济、社会与生态之间的矛盾对立,建立信任与和解的合作机制

目前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新兴加转轨遇到了障碍。大家忙着摸石头,摸石头是个人的事,结果成了大家的行为;而过河是大家的事,结果成了个人的梦幻。社会没有兴趣与力量去关注推动,实质性的转轨停滞了,传统体制的空间与资源被消耗并严重透支;资源、环境、金融、财政、思想等领域产生了许多负资产,社会与生态被扭曲了,过渡性的希望被改革的体制变成了一种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成为一种与人的观念、利益结合在一起的独立的东西,一种脆弱的具有腐蚀性与破坏性的东西。这一个体如何生长出健康的生命,使老树发出新枝,获得旺盛的健康的生命力,避免系统性风险,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基本问题。

因此,不改革是等死,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改革是找死,与人的本性做斗争,似乎是在做一件不可能之事。人是自私自利的,与人的本能与天性作斗争,中国人几千年没有胜利过。几千年封建社会用专制与官僚制度将中国人变成小脚女人。中国人欠缺自立独立进取与追求真理的力量,缺乏遵守显规则的力量,缺乏承担责任的精神,不能自我超越,这是传统中国不能走出兴亡周期率的根本。

在全球化的今天,培养独立精神与奋斗精神,培养追求真理承担责任的精神,是中国人在鸦片战争之后所开启的历史进程。在173年的奋斗进程中,中国人在破除兴亡周期率方面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实质性探索实践。

首先,天下为公,粉碎“我”的愚痴与贪婪。在中国,“我”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我的身、家、国、天下,万物为我所用。“我”是一根绳子,贯穿我的一生与一切。家、国、天下不过是放大的一个个圈子。在自然经济情况下,形成了一盘散沙的个人与大一统的国家,出现了孔子所说的小康社会中“各人各亲其亲子其子,货力归己,谋由此兴,乱由此起”的兴亡周期率陷阱,而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则成了中国人力所不能及的千年梦想。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进入中国,坚船利炮的先进生产力打败了专制腐败的君君臣臣的官僚机器。在民族存亡之际,孙中山先生提出天下为公,将一盘散沙的中国人团结起来,推翻满清王朝,建立共和制度。节制资本,平均地权,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梦想在民生民权民族的三民主义的具体实践中,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在市场经济的分工协作与专业化生产情况下,天下为公对于个人来说就是一种向上的进步机制,是对狭隘短视的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扬弃与超越。天下为公与人的自立、独立、勤劳、理性相结合,与分工、协作、专业化生产相结合,推动了个人与民族的团结奋斗,促进了个人与社会的发展。

其次,人民共和,摒弃了皇权与专制腐败。辛亥革命,中国走向了共和体制,孙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义以建民国,以进大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人在法理上得以确认,从官本走向民本,人民民主制度与法律建设走上了长期发展的轨道。治理腐败与专制,建设廉洁高效的民主政府,需要组织建设、道德建设、制度建设三个方面的努力,最终落实在思想与制度建设上。腐败与专制有共生关系,要从根本上治理这一千年顽症,必须建立相应的法律与制度,这是中国自秦制以来第二次制度建设的精髓,也是我们今天面临的根本任务,是关系到共产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根本大事。

最后,劳动与科学立国,人力资本是国家的核心资本。中国是后发国家,工农大众曾经占全国人口的90%以上,中国的民主革命是从工农大众开始的,不论是北伐还是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依靠的都是劳苦大众,他们是民主革命的生力军。今日世界,人类文明进入知识资本时代,在美国,知识资本价值大于可再生与不可再生有形资源价值之和。中国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力资源,有最丰厚的人力资源潜在价值宝库,我国如何进行制度建设,提供与世界任何国家相比,能够让中国人发挥自己才能的最好的环境,是我们制度建设的根本目的。

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建立政府与国家治理体系,设立中央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体制不改,政府转变职能是一句空话,“四风”从根本上扭转也会有困难。不改革,等于是放弃希望与理想;不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改革是创新发展之路,改革是一场历史革命。从政府工作人员到普通民众,都要发挥国家主人翁作用,从国家制度建设与发展大局出发,转变观念,转变思维方式,转变角度,转换身份,转变工作习惯,建立规则,走正确的道路,从中国式思维习惯与行为习惯中走出来,承担起公民建设的责任。

2.建设创新型国家,有赖于影响深远的社会改革,这是对我们国家的重大挑战与考验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要将人力资本转化为科技创新资本,建设一个学习型创新型国家,建立一种永远登山前进的机制,在五十年、一百年乃至于未来的几百年间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创造大国,这需要我们进行一场根本的社会建设,包括思想、文化、结构、机制、制度、环境等方方面面。比较而言,社会改革是比经济改革更加长远更加根本的事情。社会建设是经济建设的基础,经济是社会的一部分,而社会是经济所依存的整个生态系统。创新是一种观念与文化的建设,是一种价值观建设,是一种习惯与性格的建设,是一种从教育到产业的系统建设,是一种能力建设,从本质上说是国家与民族的命运的建设。创新立足于勤劳与理性,立足于学习与实践探索,立足于人类的合作与分工,需要我们以一种恢宏的视野、无私的胸怀去践行。中国在悠久的历史中并没有产生创新的文化,这需要我们努力学习西方已有的发展经验。全世界只有美国有硅谷,中国何时有自己的硅谷?西方国家近现代有许多的思想家科学家,中国何时也能有自己的大家?科学创新创造的环境建设是人类文明建设的精髓,是人的建设,也是制度与文化的建设。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如何将西方发展出科学民主的土壤学习理解清楚,消化吸收,融会贯通,这是中国从1840年到今天需要好好补上的一课。我们今天的发展是建立在别人的基础上,这并不是我们自己的历史基础,这个基础如何转化成我们自己的基础?如何与我们的历史文化融合?如何解决我们自己身上的毛病?在解决了温饱与生存问题之后,必须考虑我们自身的建设。人的建设是物的建设的基础,人是万物之灵,是认知与创造世界的基础,而人的建设涉及思想、宗教、文化、制度、社会、经济、政治、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

3.建设生态文明,建立人与资源环境永续发展之路,建设保护好地球家园

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比较少的国家,资源环境与人的和谐共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中国人不可能走西方殖民发展的道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应该进行调整,将生态环境与资源置于一个比经济增长更加重要的地位,在资源永续使用与环境改善的科技产业创新方面,进行积极有益的尝试,在可持续发展上探索一条成功的道路。

四 公民建设是一个社会工程,人和企业的建设是社会生产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民建设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现代化道路,是中西文化结合的有中国特色道路。公民建设以人权、劳动权、产权与人民利益为基础,可以走出兴亡周期率的魔咒,也可以走出亚当·斯密所担心的私利陷阱。我们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进行公民建设,进行人与社会的建设;我们工作的宗旨,是和人打交道,以劳动与创新学说为基础,服务于生产力发展、人的尊严与科学创新进步,顺应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逻辑力量。我们的工作开始是为证券行业与资本市场发展争取政府支持与环境条件,推进经济的自主创新发展。自2006年开始采集深圳资本圈企业的慈善事迹与数据;2008年创设并推出深圳上市公司与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的社会责任指标体系与社会责任指数,将企业的生存发展植根于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土壤之中,建立企业投入产出与社会投入产出之间的正相关关系;2010年推出“深圳资本圈企业生产力报告”。如果说GDP是财富创造的结果数据,生产力报告则是财富创造能力与竞争力报告,揭示并描述的是深圳财富的生命之树。这也将是政府转变职能与资源投入配置的客观依据,并为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提供事实依据。2011年开始我们推动企业底线建设,采集企业的底线与核心价值观念,从根本上进一步推动企业的思想、观念、标准、制度、流程的梳理与建设。2011年我们明确提出现在阶段做减法是硬道理,是人与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是根基所在,是生存所必须。公民建设是一个社会工程,所做的是人与企业的建设与标准、观念的建设,是生产力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基础设施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作,是制度建设的前提与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深圳上市公司与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的支持与参与,得到了大家实践经验的检验与证明。这是一个长期艰辛的探索实践工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个人公民与企业公民的建设任重而道远。中国几千年只有家天下,没有科学与尊严。天下为公没有公民社会作为基础,一直是一句梦话,现在应该是中华民族实践我们的千年梦想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