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兑现的法律:你所不知道的秦帝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遍寻真相(代序)

对于秦、秦国以及秦朝,我总不甘心于教科书式的简单、粗暴的批评,总觉得在冰雪之下,一定有被掩藏起来的世界,而且很精彩。根据经验,我决定不再坐等别人告诉我什么,而是自己动手,秘境寻踪。这样得来的答案,哪怕只是无限接近真相而不是真相本身,也会让我很放心。

于是我尽可能地多读书,《睡虎地秦墓竹简》《云梦秦简研究》《岳麓书院藏秦简(一)(二)(三)》《里耶秦简牍校释》《里耶秦简校诂》《云梦龙冈秦简》《秦汉法制史研究》《睡虎地秦简刑律研究》《张家山汉墓竹简》《出土简牍与秦汉社会》《中国古代诉讼制度研究》等,然后再用拼拼图的方法,将出土文献与传统文献进行对照比勘得来的结论,一点一点地拼接起来。当有一天,我读到据说以残暴著称的秦始皇也颁发过大赦诏书、二千多年前早有人冒充高干子弟进行诈骗、地方执法官在工作报告中对被盗的母马的描述仿如一帧摄影、前方将士写信回家对新婚不久的妻子表示思念的时候,蓦然之间,秦国以及秦朝活了,秦人仿佛衣着鲜亮地向我款款走来,这给了我巨大的震撼。原来秦国以及秦朝并不总是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刻板与僵死,却也曾经是鲜艳活泼的,生活中的,阳光下的,也存钱也花钱,也喜怒也哀乐。那时的人也偷鸡摸狗,也游手好闲,然而那时的法律也打击偷鸡摸狗,也严禁游手好闲。秦律逐渐为人所接受,并成为人们的行动准则,春秋以来礼崩乐坏的混乱局面得以刹住,并由此改观,井然有序的社会新秩序亦由此而建立。全国统一后,秦始皇在泰山刻石中自信地提到:


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


凡百物什皆有它的一般标准。

这就是秦律对当时世界的规划和塑造。

它是真实的。

然后我有了进一步的企图,试图弄清楚长久以来困扰在心的一些疑惑和问题,诸如:

商鞅一手创立的法家制度是怎样的?耕战政策是怎么回事?陈胜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有道理吗?商鞅明明是客卿出身,到头来却反过来反对游说之士,这是为什么?商鞅因景监得见秦孝公、范雎因王稽得见秦昭王,仅是巧合还是有用人上的深意?秦人为什么只与商鞅为敌,而不与他一手创立的法家制度为敌?

秦昭王为何远在天边却能成功继承王位?吕不韦“奇货可居”的根据是什么?秦二世继承皇位为什么不得人心?陈胜、吴广反秦为什么还要打着扶苏的旗号?“失期,法皆斩”是怎么一回事?战时法的失期与平时法的失期有何不同?陈胜纵失期,法当斩吗?

秦代是如何处置不孝罪的?扶苏为什么接到伪诏书后着急去自杀?秦始皇为什么要让蒙毅去处理赵高的案件,这符合法理吗?秦二世从秦始皇身上都学到了什么?赵高对李斯的迫害是枉法还是合理?蒙恬、蒙毅兄弟包括大名鼎鼎的吕不韦,为什么选择自杀,用意何在?李斯死前曾说过“缓刑罚,薄赋敛”,是说说还是确有其实?秦始皇东巡只是单纯的武力炫耀吗?

韩信胯下之辱与游手好闲之间是什么关系?淮阴侯韩信荣归故里,为什么没有为难当年羞辱他的那些人,仅是豁达大度吗?刘太公为什么见一次骂一次刘邦?刘邦身为亭长,奉命押送劳工前去骊山服役,为什么要“解纵所送徒”?他与樊哙“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到底是隐还是落草为寇?“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究竟是什么意思?吕氏因何被投进大牢?

秦人严禁有“市籍”的商人做官,吕不韦明明是商人,他如何完成身份漂白的?刘邦伤害老同乡夏侯婴,为什么要拼命抵赖?夏侯婴为什么要拼死替他开脱?韩信为什么宁饿肚子也不去经商?

秦人如何将政府公文下发到基层行政层级?政府的权力有多大,边界在哪?秦人为什么把各级官吏列为重点监督对象,依据是什么?当官胡来的机会多吗?如何处置胡来的官吏?官员出差,接待标准若何?

秦代的小家庭结构是怎样的?为什么要严厉打击婚外通奸?夫妻双方在家庭中的地位如何,妻子有无财产权?秦律如何处理“家暴”?为什么秦人鼓励子女可以不认曾经遗弃过他们的父母?

秦人一天的消费标准若何?一“里”通常会有多少住户?在秦代,可以随便硬闯他人房舍、扒人房子吗?秦人如何落实养儿以防老?儿子有继承家产的资格,那女儿呢?如何执行遗嘱?

秦代的司法如何运作?连坐制是怎么一回事?秦代的刑徒是有期徒刑还是无刑期?能随便刑讯逼供吗?法庭的调查取证如何进行?如何防止冤假错案?

秦亡最大的原因是什么……

对于这些疑惑的思考和探讨,于是有了本书。

本书共分六章。第一章引出商鞅和他的法理思想。第二章重在尚首功奖军功,毫无疑问,它是引领秦代革新的策源地。第三章写成就秦国的客卿们,无论功过,皆以律法为准绳。第四章解析依据法家的理想蓝图构建起来的社会。第五章、第六章介绍秦的依法行政,政府运作、司法运作皆以秦律为指导。秦律是秦人的最高行动纲领。

才力的缘故,又是这样重大的课题,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尚祈前贤大德不吝垂教,拯我于孤陋,此诚学林之幸事也。是为序。

刘义光

乙未年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