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用学术讲政治视域下的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培养问题的若干思考与实践——以福建行政学院为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行政学院必须顺势而为,积极响应,旗帜鲜明讲政治,既要集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又要注重能力培训,增强领导干部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同时要着力改革创新教学布局,强化学院师资培养,打造一支适应新时代的教学队伍。
一、新时代对行政学院教师的新要求
(一)完善理论知识结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构建新知识,作为从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教师,须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加快知识更新,完善知识结构,夯实理论基础。一要用扎实的专业知识深入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征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二要用心关切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回答面临的不同问题;三要用全新的视野系统地、全面地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作为理论基础的重大创新成果。
(二)更加突出政治要求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一要始终牢记行政学院教师姓党,“必须对党忠诚、政治坚定,严守纪律、严谨治学”,一切教学活动、一切科研活动、一切办学活动都坚持党性原则;二要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三要始终坚持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党的政治建设要放在首位,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要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三)从严治教的新要求
行政学院作为党和国家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必然要求,同时要发挥自己的学术优势,用学术讲政治。一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穿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用新思想武装全党;二要求真务实、力戒空谈,端正学术价值观,联系实际开展富有时代特征和实践特色、务实管用的教学,把握问题导向、学术接口、学理框架三个重点,发挥学术理论的实践功能;三要创新方式方法,转变传统模式,分类分级施教,用新理念科学精准地开展培训,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综上,从事干部教育培训培训工作的教师不仅需具备政治强、业务精、国情熟、教法对、品德好的基本特点,新时代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都对当前行政学院师资培养在目标、内容、方法和机制等方面提出新的挑战。
二、当前福建行政学院师资培养的创新做法
近三年,福建行政学院坚持从制度、学科、技能到精品课打造等四个层面着力,培养“用学术讲政治”的专职师资。
(一)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健全师资培养制度
我院注重完善师资培养制度,出台了《福建行政学院师资培养工作暂行规定》《教研人员进修培训暂行规定》《教研人员攻读博士学位资助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2013—2020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等,重点实施“名师造就”“骨干教师培养”“青年教师博士化”等工程,着力健全五项机制即选人用人机制、考核评价机制、人才转型机制、分配激励机制、人才保障机制,努力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机制和环境。这些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保障。
(二)围绕学科建设规划,拓宽师资培养渠道
我院制订了《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2013年—2020年学科建设规划》,而学科建设的根本在于学科队伍的建设,根据师资队伍的现状与实际,我院从三个方面强化师资培养。
1.实施师资培养工程,占领人才培养高地
结合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需要,制定了两大师资培养工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师资培养工程”和“省情教育师资培养工程”,每年给予经费保障,着力通过两大工程的实施,培养出具有行院特色、符合行院教学需要的教学名师,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师资培养工程来看,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思想渊源、经典著作、基础理论和现实问题,确定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建设以及党史党性教育等9个专业方向,在全院副高以上或具有博士学位的专职教师中,挑选10~12位年龄在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作为培养对象。从省情教育师资培养工程来看,围绕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的总要求,成立8个专题教学研究组,每个研究组配备1名学科带头人和2~3位教学骨干,并结合每年10个省情类专题研讨班,开展省情跟踪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专题和决策咨询报告。
2.加大师资进修培训,提升教师理论素养
一是举办专题性师资培训班。近年来我院分别开展了案例教学实务、党性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课件制作技巧等专题性师资培训班,专题性师资培训针对性强,提升了教师理论素养,方便掌握现代干部教育培训理念与方法,补足教学技能短板。二是分批组织教师参加主体班次异地培训。为开拓教师视野,观摩学习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增强党性修养,自2013年至今,每学期都安排10名左右教师随主体班次参加异地培训,促进教学交流,开拓教学思路。三是通过参加境内外业务进修、攻读博士学位等方式,提升教师专业水准和学历层次。有计划地组织中青年教师参加境内外短期业务进修,包括参加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延安干部学院以及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等院校的骨干教师培训班;选派教师赴韩国参加业务培训;选派教师赴复旦大学和中央编译局做博士后;组织教师赴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及我国台湾等地考察或访学,继续鼓励教研人员,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与学科建设需要相吻合。四是每年根据学科建设需要,不定期邀请国内学术名家做专题学术辅导。依托主体班全校大讲座教学活动这个平台,充分挖掘受邀专家的智力资源,适时根据外请专家的学科特点,与相关教研部门联手针对性地开展学科类教研活动,帮助教师了解理论发展前沿和学术研究最新进展,开拓视野、获取信息,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3.注重挂职锻炼和省情课堂,提高师实践能力
一是通过院内外挂职锻炼的方式,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行新进博士跟班学习调研一年的制度,帮助新进教师尽快熟悉教学对象,了解教学环节和方法;每年有重点地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全省各地市县有关部门挂职,了解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政府机构运行规律和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特点,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二是创设省情政策主题课堂。由教研部门牵头,围绕主体班现有教学专题,自定主题,自主邀请相关厅局领导,开展介绍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执行情况以及难重点等相关内容的讲座,以“1+1”讲授加互动的教学方式,帮助教师深入了解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情况,提高校院省情类教学专题的教学质量和开发力度。
(三)加强教学技能培训,提高教师施教能力
近年来坚持对教师加强教学技能技巧培训,全面提高教师施教能力,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举办专题讲座和教学示范。为提升教师授课技能,树立现代培训理念,我院积极邀请干部教育培训领域知名教授传经送宝,请国家行政学院、全国组织干部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专家来院为全体教师就“如何讲好一堂培训课”“教学礼仪、教学语言及PPT制作”“现代培训理念及干部教育培训发展趋势”“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创新”“国内外干部教育培训发展的新趋势”等主题进行教学示范。
二是定期组织教学观摩。为增强教师精品意识,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我院借聘请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系统精品课获得者来院授课之机,组织教师教学观摩,并围绕“如何上好精品课”开展交流互动,分享教学经验,交流教学心得,在观摩中学习,在交流中提高。
(四)狠抓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以精品课建设为抓手,把建设精品的理念贯穿整个教学环节中,在日常管理中通过精品课程体系规划、实践调研、教学比赛、制度保障、创建规律等五个环节来加强这项工作。
一是全面规划课程体系,明确精品课建设重点。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我院学科体系建设,全面规划课程体系,确保每个课程系列确立几门相对稳定的核心课程,进而明确精品课建设重点。
二是注重精品课实践导向,提高教师综合能力。精品课程不仅要有理论研究深度,更要注重实践问题的解决,根据课程体系规划,要求承担核心课程的教师围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利用课余时间到基层和实践一线调研,充分了解掌握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广大干部和群众普遍关注、感到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现实问题,并开展科研联合攻关,提出解决问题对策,形成决策咨询报告送相关部门参考,同时将研究成果提炼成教学专题进入主体班课堂,做到重大课题咨询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
三是举办精品课程比赛,提高创造精品能力。为突出精品课的示范引领作用,我院坚持评建结合,每两年分别组织一次校级和省级精品课评选与观摩活动,加强精品课建设。创建精品课活动已经在我校及全省全面开展起来,2016年的精品课活动吸引全省200多位教师到场观摩学习,在全省校院系统营造出一种争创精品课程的氛围,取得明显成效。
四是健全制度体系支撑,保障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科学的体制机制作保障。我们重点建立了统筹协调、后备课程、打磨、产出等四个机制,尤其是2015年我院出台《校院主体班次精品课建设实施办法(试行)》,确立建设目标,明确主要任务,细化建设标准,规范申报立项、项目管理、评估验收、组织领导与保障措施。
五是举办教学征文活动,探索精品课程形成规律。为促使教师反思教学过程,总结交流授课经验,研究探讨教学规律以及精品课形成规律,2016年我院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如何讲好一堂干部教育培训课”主题征文活动,引导全院教师探讨精品课程规律,提升培训质量。
“用学术讲政治”的师资培养之路依旧在探索中,需要从引进把关到实践培养,从教学技能提升到精品课程打造,实现全方位的合力培养,才能打造一支懂问题导向、会学理分析、能理论联系实际的干训专职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