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16 美国RIM-116“拉姆”舰对空导弹
影响力指数
作战性能
技术创新
服役时长
使用国家
RIM-116“拉姆”(RAM)导弹是美国研制的短程舰对空导弹,RAM是Rolling Airframe Missile的缩写,意为“滚体导弹”,因为导弹在飞行时弹体会不断滚转。由于“RAM”正好是英文中“公羊”之意,该导弹又常被译为“公羊”导弹。

■RIM-116“拉姆”舰对空导弹
诞生历史
“拉姆”导弹的需求在1975年提出,1977年美国通用动力公司与西德拉姆系统有限公司签署工程研发备忘录,1979年丹麦佩尔·伍德森公司加入成为第三位合作伙伴。1992年8月,通用动力公司将战术导弹系统的事业部门卖给休斯飞机公司,1997年雷神公司收购休斯飞机公司的防御部门,也因此取得原来通用动力公司的导弹部门,所以“拉姆”导弹最后是由雷神公司负责。
“拉姆”导弹第一次于1978年试射成功,但是后续发展非常不顺利。丹麦由原先的发展伙伴关系自行降级为观察员的身份,稍后引入“海麻雀”导弹满足他们的点防御需求。德国一度考虑退出研发计划,美国甚至终止整个开发进度,但是稍后又恢复计划的推动。直到1992年11月,“拉姆”导弹才正式服役。

■美国海军勤务兵正在填装“拉姆”舰对空导弹
弹体结构
为了简化弹体的飞行控制以及被动雷达制导天线的需要,“拉姆”导弹在发射的时候弹体会开始旋转。一般非旋转的导弹在俯仰与偏航两个轴上都需要有控制面,而“拉姆”导弹借由弹体的自旋,只需要一套控制面来担任两个轴向上的控制,因此在接近导弹鼻端只有两具可动的控制面。此外,雷达接收天线也因此能够简化为两具。

■美国海军“巴丹”号两栖攻击舰发射“拉姆”舰对空导弹

■飞行中的“拉姆”舰对空导弹
作战性能
“拉姆”导弹的动力装置为一台ML36-8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机动过载大于20G,导弹采用被动雷达寻地和被动红外寻的复合制导,战斗部为WDU-17B连续杆式战斗部,引信为DSU-15B主动激光近炸引信。“拉姆”导弹平时安放在发射容器中,容器安装在发射系统的发射架上,发射容器为密封包装,可避免湿度、温度与电磁脉冲对导弹的影响,容器内有4条来复线式小导轨,使导弹在发射时产生初始滚动。在实战情况下,“拉姆”导弹由舰上雷达及电子侦察设施完成搜索、跟踪和识别,并将目标的距离、方位、高低角和目标发射的电磁流频段数据输入导弹系统。导弹有自动、半自动、手动三种发射方式,可单射,也可分批齐射。

■“拉姆”舰对空导弹发射时的巨大后焰

■“拉姆”舰对空导弹及其发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