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文化:理论、实践与产业发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并将“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2015年11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明确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航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航空经济蓬勃发展的历史际遇下,这些重要的文化资源进一步转化并形成了航空文化产业。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充分挖掘航空文化资源,拓展航空文化产业的外延和深度,催生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航空文化产品。

由于文化具有强辐射性、高渗透性等特征,所以航空文化能够与科技、产业和市场紧密结合,推动各行业发展,并提高它们的价值。航空文化与航空经济共生互动、融合发展,不仅有利于先进航空文化的传播,而且能够进一步拓展航空经济的发展空间,提升航空经济的发展潜力,从而促进航空经济与航空文明的共同繁荣与进步。

《航空文化:理论、实践与产业发展》一书以航空文化为对象,全面考察航空文化的理论、实践与产业发展问题,旨在为业界、学界与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全书包括导言篇、理论篇、实践篇、产业篇四个部分。其中,导言篇立足当前航空经济蓬勃发展的社会背景,阐释了航空经济与航空文化共生互动、融合发展的内在联系,界定了航空文化、航空文化产业等核心概念;理论篇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价值文化等方面,着重考察了航空文化的基本规律;实践篇以践行者为视角,选取与航空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中介组织以及人民群众为主体,描述了航空文化在企业、科技、教育、会展、体育等领域的实践状况;产业篇以经济学理论为分析框架,探讨了航空文化产业链、航空文化产业营利模式、航空文化产业集群等问题及规律,在此基础上,对“互联网+”背景下航空文化产业的变革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本书的写作框架由郭鸿雁设定,按照团队共同讨论、各章节分别推进的模式展开工作,成稿修订后整合成书,侯燕负责统稿。各章节的具体分工是:郭鸿雁,第一章、第十五章;侯燕,第二章的第一节和第四节、第八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杨震,第二章的第二节和第三节;周玉洁,第三章;李雅丽,第四章、第五章;史振厚,第六章、第七章、第十章;马红岩,第九章;牛毅,附录。

撰写过程中,本书团队参阅了大量国内外研究文献,出版过程中得到了航空经济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文化经济研究中心、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CGL155)、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学者项目(2016-YXXZ-09)的支持和赞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陈凤玲、吕颖、周晓静、田康老师也给予了悉心关怀和指导,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限于编著者的水平,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著者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