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的哲学人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天人合一,内外兼修——安身立命的处世之道

1.待人须宽厚

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忍者,相互容忍也。

——季羡林《季羡林谈人生》

(做人与处世)

季羡林先生把待人之道归纳成两个字“真”、“忍”。这里所说的“忍”,实际上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宽容。

人与人平等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本无大的利害冲突,“不饶人”可以把小事变成大事,这样会增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对谁都没有好处。所以,处世要学会宽容厚道。

荀子曾说过:“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这句话的意思是:

大丈夫贤明而能容纳软弱无能的人;知识丰富而能容纳愚昧无知的人;博大精深而能容纳浅薄的人;德操纯粹而能容纳品行驳杂的人。

海洋深广,因为它不拒江河的大小清浊。一个人能欣赏他人的优点,是大度的人;一个人能容纳他人的弱点,更是真正大度的人。

这是一种处世的大智慧,古人曾多次运用。

南宋时期有一个叫沈道虔的人,家有菜园,菜园里种着萝卜。这天,沈道虔从外面回家,发现有一个人正在偷他家的萝卜,他赶紧避开,等那人偷够了走后他才出来。又有一次,有人拔他屋后的竹笋,沈道虔便让人去对拔竹笋的人说:“这笋留着,可以长成竹林。你不用拔它,我会送你更好的。”他让人买了大笋去送给那人,那人十分羞惭,没有接受。沈道虔就让人把大笋直接送到了那人家里。沈道虔家贫,常带着家中小孩去田里拾麦穗。偶尔遇上其他拾麦穗的人相互争抢麦穗,他就把自己拾到的全部给争抢的人,争抢的人非常惭愧。

曹操的曾祖父曹节素以仁厚著称乡里。一次,邻居家的猪跑丢了,而此猪与曹节家里的猪长得几乎一样。邻居就找到曹家,说曹家的猪是他家的猪。曹节也不争辩,就把猪给了邻居。后来邻居家的猪找到了,邻居知道搞错了,就把曹节家的猪送回来,连连道歉,曹节也只笑笑,并不责怪邻居。

从表面看来,沈道虔和曹节无是无非,甚至显得窝囊懦弱。但实际上却显出了他们宽容厚道的为人。偷萝卜拔竹笋争麦穗,是不好的行为,但也是人穷家贫的无奈,何必深责?替他掩藏几分,反倒能使他自惭改过。邻居错认猪,尽管有自私一面,但失猪对一般人家而言也毕竟是大损失,情急之下错认,也可以理解。此二人一心为他人着想,宁可自己吃亏,正是胸襟宽阔、与人为善的美德的体现。

宽容不但是做人的美德,也是一种明智的处世原则,是人与人交往的“润滑剂”。常有一些所谓厄运,只是因为对他人一时的狭隘和刻薄,而在自己的前进路上自设的一块绊脚石罢了;而一些所谓的幸运,也是因为无意中对他人一时的恩惠和帮助而拓宽了自己的道路。

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重视功利的环境里,但倘若太吝惜自己的私利而不肯为别人让一步路,这样的人最终会走投无路;倘若一味地逞强好胜而不肯接受别人的一丝见解,这样的人最终会陷入世俗的河流中而无以向前;倘若一再地求全责备而不肯宽容别人的一点瑕疵,这样的人最终宛如凌空于高高的山顶,会因缺氧而窒息。

曾有人把人比喻为“会思想的芦苇”,意指人弱小易变,情绪的波动随时都在改变自己对事物的正确了解。人非圣贤,就是圣贤也有一时之失,我们何以不能宽容自己和别人的失误?

其实,宽容并不意味对恶人横行的迁就和退让,也非对自私自利的鼓励和纵容。谁都可能遇到情势所迫的无奈、无可避免的失误、考虑欠妥的差错,所谓宽容就是以善意去宽待有着各种缺点的人们。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季羡林先生给宽容加的尺度,即“一切善良的人”,对于缺点,我们可以宽容,可以“忍”,而对于邪恶,我们也应该有勇气站出来与之斗争。

在日常生活中,当自己的利益和别人的利益发生冲突,友谊和利益不可兼得时,首先要考虑舍利取义,宁愿自己吃一点亏。郑板桥曾说过:“吃亏是福。”这绝不是阿Q式的精神自慰,而是宽以待人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清朝时有两家邻居因一道墙的归属问题发生争执,欲打官司。其中一家想求助于在京城当大官的亲属张英。张英没有出面干涉这件事,只是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力劝家人放弃争执,信中有这样几句话:“千里求书为道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听从了他的话,邻居也觉得很不好意思,两家终于握手言欢,反而由你死我活的争执变成了真心实意的谦让。

《菜根谭》中讲:“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嗜。此是涉世一极乐法。”可谓深得处世的奥妙。有这样一个女人,总在喋喋不休地向人们诉说邻家的污秽不堪。有一回她故意将一位朋友领到家里,指着窗外说:“您看那家绳上晾的衣服多脏!”可那位朋友却悄悄地对她说:“如果你看仔细点儿,我想你能弄明白,脏的不是人家的衣服,而是你自家的窗子。”

是啊,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生活,为什么不学着去宽厚地待人,而是去轻易地指责呢?即使脏的真是邻家的衣服,我们为什么不能表示理解和容忍呢?要知道,这样做不会给我们造成任何损失,只会令我们在为人处世的道路上获得更大的成绩。

下面我们总结了能帮你做到宽厚待人的几点方法:

(1)正视你的怨恨

没有人愿意承认他恨别人,所以我们往往把怨恨藏在心底,但怨恨却在平静的表面下奔流,损伤了我们的感情。承认怨恨,就等于强迫我们对灵魂施行手术,以求早日痊愈,即做出宽恕的决定。

埃伦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名副教授,是一个很称职的老师。她的系主任答应替她向教务长请求提升她。然而,系主任在向教务长提交的报告中却严厉地批评了埃伦的工作,以至于教务长对她说:“走吧,你最好另谋职业。”

当系主任对她说:“真抱歉,尽管我在教务长面前为你说了许多好话,但仍然不能使教务长提升你。”她假装相信他的话,但她实在难以忍受这口怨气,每天都郁郁寡欢。

一天埃伦终于将这口气直接向这位系主任吐露了,而他却断然否认了这件事。这使她看出他是多么可怜、多么卑鄙。于是她感到不值得和他生气,并最后决定把这桩事情抛在一边。

(2)将错事与做错事的人区分开

这就是说,对错事本身感到愤怒,而不是对做错事的人感到愤怒。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该重新评价这个人的优点、缺点,以及他做错事时所处的环境。

莉莉小时候就被父母遗弃了,对此她十分愤恨。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就不值得亲生父母来抚养。然而,她后来才发现她的生身父母其实很穷,并且生她时还未结婚。

后来,莉莉的一位朋友怀孕了,在担惊受怕的情况下,她把婴儿送给了别人抚养。莉莉分担了朋友的忧虑,并且意识到在这种环境下这样做是最好的办法。这使莉莉逐渐认识到她自己的父母那样做也是对的——他们把自己的孩子送给别人抚养,是因为他们太爱孩子了。莉莉对自己父母的新看法促使她的怨恨逐渐消失,并最终谅解了他们。

(3)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

一位漂亮的女演员几年前在一次车祸中成了残废。她的丈夫陪伴着她,直到她几乎完全康复。然而,随后他却冷酷地离开了她。

女演员刚开始根本无法接受,长时间沉湎在美好往事的回忆之中,而对于未来,她只有愤恨。最终,她还是宽恕了他。她说:“如果我只是终日地沉湎于对他旧日情爱的回忆之中,整天只是怨恨他的冷酷。那么,我只有终日流泪的份,于我的身体有害无益。让过去的事情过去吧,我需要的是获得未来的幸福。”

宽容别人也就解脱了自己,人生不过短短数十年,每个人都是握手而来,撒手而去,何必让那些怨恨和愤怒再纠缠心间,妨碍我们今天的幸福呢?当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真正走向了成熟的人生。

2.交际人生的法宝——赞美

人生于世,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那也称之为“天人关系”;二、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社会关系;三、人自己的关系,也就是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问题。

——季羡林《我的人生感悟》

(关于人的素质的几点思考)

季羡林先生把处理人际关系列为人生必须处理的三个关系之一,承上启下,可见其重要性。然而,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你首先必须要掌握一种技巧,即赞美别人。

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人性的弱点之一就是喜欢别人的赞美。赞美他人时,应注意场合、尺度、对象,要恰到好处,要真诚。”

无论对方是孩子、妻子、丈夫,还是下属、上司、同事等,只要你通过真诚的赞美来激励对方,说些给对方打气鼓励的话,那么对方就会自然地显示出友好和合作的态度来。赞美之于人心,如阳光之于万物。生活中,人人需要赞美。真诚的赞美,会让听者觉得自身的价值获得了社会的充分肯定,也能使其自尊心、自信心增强很多。

最有效的赞美方法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最需要赞美的不是早已“美名天下扬”的人,而是那些自卑感很强、被错当成“丑小鸭”的“白天鹅”。他们平时很难听到一声赞扬,但如果被人当众真诚地赞美了,尊严就可能复苏,精神面貌也会焕然一新。

见机行事、适可而止,也是赞美别人时应该注意的,应当真正做到“美酒饮到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

为人夫,当你下班后走进家门的同时,看见妻子已经为你备好晚餐,你只要深情地望她一眼,说一句“看到桌上的菜我就饿了”,她一定会心花怒放。假如你酒足饭饱之后才说一句“你今天回来得真早”,这就只有“雨后送伞”的效果了。

人与人的交往中,适当地赞美对方,对方会对你迅速产生好感。由衷的赞美给对方带来被肯定的满足和愉快的时候,你也分享了一份十分难得的生活乐趣和喜悦。

当然,仅仅出自口头的赞美是不够的,你的赞美还必须是真诚的,实事求是的,而不是夸张的。真诚的赞美,才不至于让对方有虚伪的感觉。毫无根据的夸奖,会让人产生你在吹捧或者说至少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的感觉。当你真的发现了别人身上的某些优点的时候,你应当把它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这个优点并不需要是惊天动地的,一些细微处的赞赏可能更能感动别人。例如,你发现对方今天穿了一件很漂亮的衣服,那就请立刻告诉她:“你今天这身衣服真好看。”

事实上,为了不辜负你的赞美,受到你赞扬的人也会在你的赞美后竭力显示出自己的高兴。“你想要其他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这样去赞美他。”这是丘吉尔告诉我们的。

其实,赞美他人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如果要适当地赞美他人,则更是难上加难了。千万不要以为赞美别人就是低估了自己,以为贬低他人才会显示出自己的能力。其实,换位思考一下,道理就不言而喻了:谁会愿意被别人贬低,甚至侮辱呢?谁又会愿意和一个肆意贬低别人的人深交呢?因此,我们在花钱上可以吝啬些,而对于赞美别人的话是绝不应该吝啬的!

赞美别人也是需要原则的,不是随意附和或奉承。赞美就如同一支火把一样,既照亮了自己前方的路程,又照亮了他人的生活;既发扬了被赞美者的美德,也推动了彼此之间友谊的健康发展。适当赞美他人,无疑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但如果不掌握一定的赞美技巧,即使你的赞美是真诚的,也会好心办坏事。所以,我们有必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因人而异

人有高低胖瘦之分,品格有高贵和卑劣之分,人的性格更是不止一种。所以,在称赞他人时,如果赞美的是对方较为突出的个性,即赞美个人化,将比众人通用的赞美的效果好得多。如对于老年人,可以对他们引以为豪的过去进行赞美,因为他们总是念念不忘自己当年的“英雄事迹”和“聪明绝顶”;对年轻人不妨语气稍微夸张地赞扬他的创造才能和开拓精神;对于经商的人,可以说他头脑灵活,生财有道;对于造福一方的官员,可称赞他为国为民,廉洁清正;对于知识分子,可称赞他知识渊博……

(2)从具体的事情入手

在赞美人的时候,人都有自动把局部夸大为整体的趋势,因此,我们只要从某个局部、某件具体的事情入手就可以了,对于其他的一些工作对方会自动完成的,而且局部、具体的赞美会显得更真诚、更可信。例如,某人工作非常出色,那么表扬的时候也要指向具体的事情,不要泛泛而谈,比如“小李在××事上表现出色”,这样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3)抑扬顿挫赞美法

平铺直叙是很多人在赞美别人的时候经常用到的方法,其效果有限。如果尝试采取从否定到肯定抑扬顿挫的赞美方法,就会达到更好的效果。看看以下两句评价客户的话,你就会明白赞美的技巧是多么的重要。一般的评价是“我像佩服××(有名望的人)一样佩服你”。“我很少佩服别人,你是例外”,这是从否定到肯定的评价原则。

(4)顺水推舟赞美别人

别人在向你谈到他认为很得意的事情时,通常希望能得到你的肯定和欣赏,希望得到热烈的回应。所以,当别人谈到自己得意的事情时,我们不如给予他们适当的赞美。例如,当你的上级谈到最近做成了一笔大生意的时候,你可以通过像“不得了,我还从来没看到过这么大的订单呢”之类的话来把自己对他的敬佩之情表达出来。

(5)不要溜须拍马

赞美,绝对不是一味地阿谀奉承,它应该是我们发自内心地对他人的一种善意的肯定。试想,如果一个人为了某种利益,不分轻重场合,一味地溜须拍马,这样会达到赞美的效果吗?现在的人,自我保护意识很强,过度的献谀也许会适得其反。而且如果对别人赞扬过度,就会显得自身渺小、卑微,给人低声下气之感。不卑不亢,尽显诚信之本色,才是我们要高度提倡的赞美方式!所以说,赞美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欣赏。真诚地赞美他人,是一种圆融的大智慧,是一种提高自身气质修养的方法。

我们怎样才能正确适当地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意呢?这时,微笑便是制胜的不二法则。初次见面,不甚熟悉,我们微笑,大方得体;老友相见,笑脸相迎,能增添重逢的喜悦。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发现,在一些尴尬的场合,一个不经意的微笑就能缓和气氛,解除压力,甚至无意识中成为化解矛盾的源头,是的,这就是微笑的魔力。生理学家说,笑,是人类独具的面部表情,是其他任何动物都不具有的。我们为什么不好好珍惜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珍贵礼物呢?

欣赏和赞美有这么多的妙处,只要我们把握赞美的尺度,用心体会,仔细倾听,就会很容易发现生活中平凡但又美好的人和事物。请多一点理解,多一个微笑,多一些掌声吧!学会赞美和欣赏他人,把快乐同更多的人分享。

3.自我反省的人是智者

我认为,我是认识自己的,换句话说,是有点自知之明的。我经常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剖析自己。然而结果并不美妙,我剖析得有点过了头,我的自知之明过了头,有时候真感到自己一无是处。

——季羡林《另一种回忆录》

(我写我)

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季羡林先生正是这样一位“日参省乎己”的“君子”。他常常剖析自己,这就使他能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从而能够“知明而行无过”。虽然这种剖析让他有时候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但正是这种感觉才会让他以谦虛的姿态面对世界。

人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的,不仅形体如此,心智也是如此。10年前也许你认为金钱万能,只要有了钱就算是拥有了世界。5年前你可能认为唯有事业成功,这一生才算是没有白过。现在呢?或许你会觉得唯有心境愉快才是生命的终极意义。

大多数人就是因为缺乏自省能力,不明白自己这些年来的转变,才会看不清自己的本质。而一个不明白自身变化的人,就无法由过去的演变经验来思考自己的未来,当然只能过一天算一天。

再者,我们的一切行为都和环境息息相关,过去的变化以及未来的动向都是和环境互动的结果。要是不能以正确的眼光来解读外在环境的话,当然也无从定位自身所处的立场。因此,对我们每个人而言,自省是很重要的。

当然,自省不是要你一味沉浸在往日的失意里悲叹命运的不公,自省中你必须保持乐观情绪。工作中因一时疏忽而挨了领导的批评,上班时发现自行车的气门芯被人拔掉等等,人生中常有这样一些让人心烦的琐事。所以,自省最关键的是要善于调整心态。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积极乐观的心态不仅能使你显示青春的活力,还将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使你免受疾病的侵袭。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会面临种种压力,时刻自省能让你勇敢地面对现实,把压力当作是一种挑战,更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怀有怨恨心理的人情绪波动较大,不是整天抱怨,就是后悔;不是对人怀有敌意,就是自暴自弃。这样容易患心理障碍。时刻自我反省,能让你抛弃怨恨,学会原谅。

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忧伤或难过的人容易患病,而压抑愤怒对机体也同样有害,更不能用酗酒、纵欲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逃避现实。这个时候,你就更应该学会自我反省,这样才能走出自设的牢笼,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更轻松。

墨子在《修身》篇中也特别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认为君子就需要不断地自我反省以减少怨恨与仇恨。对自己做错的事,知道悔悟和责备自己,这是敦品励行的原动力。不反省就不会知道自己的缺点和过失,不悔悟就无从改进。

著名作家李奥·巴斯卡力写了大量关于爱与人际关系方面的书籍,影响了很多人的生活。据说,他之所以有这样卓越的成就,完全得益于小时候父亲对他的教育。因为每当吃完晚饭时,他父亲就会问他:“李奥,你今天学了些什么?”这时李奥就会把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告诉父亲。如果实在没什么好说的,他就会跑进书房拿出百科全书,学一点东西告诉父亲后才上床睡觉。这个习惯一直到今天还维持着,每天晚上他就会拿10年前父亲问他的那句话来问自己,若当天没学到点什么东西,他是不会上床的。这个习惯时时刺激李奥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产生新的思想,不断进步。

反省是自我认识水平进步的动力。反省是对自我的言行进行客观的评价,认识自我存在的问题,修正偏离的行进航线。

为什么要经常反省?因为人不是完美的,总有个性上的缺陷、智慧上的不足,而年轻人缺乏社会历练,常常会说错话、做错事、得罪人。反省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种监督自我的内在反馈机制。通过这种机制,我们可以及时知晓自己的不足,及时匡正不当的人生态度。良好的反省机制是自我心灵中的一种“自清洁系统”,或者叫“自动纠偏系统”。反省是砥砺自我人品的最好磨石,它能使你的想象力更敏锐,它能使你真正认识自我。

一个人有了不当的意念,或做了见不得人的事,可能瞒得过任何人,但绝对骗不了自己。人之所以会做对不起别人的事,不单是外界的诱惑太大,更多的是自己的欲念太强,理智屈就于本能冲动。一个常常自我反省的人,不仅能通过反省增强自己的理智感,而且必定知道什么是自己该做的,什么是自己不该做的。

时下,许多行业都很注重反省的习惯,以增强行业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西方一家企业在一天工作结束时,抽出下班前的10分钟,让员工集合起来一起做“晚祷”,由老板领头朗诵下面几句话:

——我今天8小时的工作,是否有偷懒的行为?

——我今天的工作是否有任何缺点?

——我对今天的工作是否尽了全力?

——我今天是否说过不当的话?

——我今天是否做过损害别人的事?

这种方式对于个人来说是过于呆板了些,但其精神可资借鉴。对个人来说,方式可以灵活机动些,只要是反省自己,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建立自我反省机制是为了反观自我的不足,以达到提升自我、健全自我和改善自我的目的。

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认识反省、看待反省:

(1)正视人性的弱点,认识反省自我的必要性

毋庸置疑,人的通病都是“长于责人,拙于责己”或“以自我为中心”。反省要求的是“反求诸己”,而不是找他人的不是。反省是一面心镜,通过它可以洞观自己的心垢。自我如同眼睛一样可以尽情地看外面的世界,却无法看到自己。反省机制的建立将彻底改变这一局限。反省难就难在你愿不愿意去看到自己的心垢,有没有勇气去洗刷它。

(2)反省是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方法

成功学专家罗宾认为:我们不妨在每天结束时好好问问自己下面的问题:今天我到底学到些什么?我有什么样的改进?我是否对所做的一切感到满意?如果你每天都能改进自己的能力并且过得很快乐,必然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丰富人生。真诚地面对这些提出的问题就是反省,其目的就是要不断地省察自己,突破自我的局限,开创成功的人生。

(3)反省的内容就是时时扪心自问自己的言行

每天进行“心灵盘点”,有益于及时知道自己近期的得与失,思考今后改进的策略。

(4)反省的立足点和取向主要是针对自己

反省不仅是自身素质不断完善的手法,而且是融洽人际关系的法宝。比如,“念自己有几分不是,则内心自然气平;肯说自己一个不是,则人之气亦平”;“自知其短,乃进德之基”;“先问自己付出多少,再问人家给了多少”等等,都是很好的反省方式。若我们能时时这样去反省,就能使自己心平气和,善结人缘,力求进取,从而开创光辉的人生。

反省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至于反省的方法,有人写日记,有人则静坐冥想,只在脑海里把过去的事拿出来检视一遍。

只要我们都关注自身的发展,我们就无法回避认识自我。我是谁?我能干什么?我做得怎样?我要到哪里去……茫茫的人生旅途跋涉,我们都必须亮起一盏心灯,时时叮嘱自己:“一路走好。”

4.满招损,谦一定受益

根据我自己的思考与分析,满(自满)只有一种:真。假自满者,未之有也。吹牛皮,说大话,那不是自满,而是骗人。谦(谦虚)却有两种,一真一假。假谦虚的例子,真可以说是俯拾即是。故作谦虚状者,比比皆是。

——季羡林《我的人生感悟》

(满招损,谦受益)

满招损,谦受益。弓满则折,月满则亏。骄傲自满是人的祸害,是千万要不得的。然而,在季羡林先生看来,谦虚也并不完全是好的,它有真谦虚和假谦虚的分别。真谦虚是品德高尚的表现,是值得尊重的,而假谦虚,或故作谦虚却是圆滑世故的外化,是虚伪的体现,同样是被人所厌恶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到“真”谦虚。

缯国旧地疆界的执掌官,看见了楚相孙叔敖,说:“我听说,做官久了的人,士人嫉妒他,俸禄多了的人,百姓怨恨他,官位高的人,君主憎恨他。如今你孙相国居官久,俸禄厚,职位尊三者都具备,却没有得罪楚国的士人和民众,这是什么原因呢?”孙叔敖说:“我三次做楚国的相国,思想上更加谦卑,每当俸禄增加,施舍就更加广泛,地位越高,礼貌就越恭敬。因此,才不得罪楚国士人和民众。”

一个人有一点能力,取得一些成绩和进步,产生一种满意和喜悦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一旦“满意”变“满足”,“喜悦”变“狂妄”的时候,成绩和进步就将成为继续前进的包袱和绊脚石,更有甚者还可能酿出悲剧。

一位成功的大企业家曾经说过:“当你经过千辛万苦使你的产品打开市场的时候,你最多只能高兴5分钟,因为你若不努力,第6分钟就会有人赶上你,甚至超过你。”一个人的成绩都是在他谦虚好学,伏下身子扎实肯干的时候取得的,一旦骄气上升自满自足了,那么他必然会停止前进的脚步。

孔子在鲁桓公的庙里参观,看见了一种倾斜而不易放平的容器。便向守庙的人询问道:“这是什么器具?”

守庙的人说:“这大概是人君放在座位左边的一种器具。”

孔子说:“我听说这种器具,空着的时候就倾斜,灌进一半水就正立着,灌满了就翻倒了。”

孔子回头对学生说:“灌水吧!”

学生就舀水进容器里面,水灌到一半,容器就正立着,注满水就翻倒了,空了就倾斜着。孔子喟然长叹:“唉!哪有满了不翻倒的呢!”

子路问道:“我大胆地想问一下保持满有什么办法呢?”

孔子说:“自己聪明智慧,要保持愚笨的样子;功劳覆盖天下,要保持谦让的样子;既勇敢而又力气盖世,要保持怯弱的样子;财富拥有全天下,要保持谦逊的样子,这就是所谓抑制并贬损满的方法。”(《荀子·宥坐》)

后来,子贡又问孔子道:“我想做到对人谦虚,但不知如何做才好?”

孔子说:“对人谦虚吗?那就要像土地一样,深深地挖掘,就可以得到甘泉;种植,就可以五谷繁茂;草木繁殖了,禽鸟和野兽就在这里繁育,草木禽兽生长时就立在地上,死了就埋进土地中;土地的功劳很大,但它不自认为有德行。对人谦虚就该像土地一样。”(《荀子·尧问》)

当你被上司提升或嘉奖的时候,常常会自鸣得意吗?如果是,那你就要好好学一番涵养的功夫,把你那因升迁而引起的过度兴奋压下去才好。你所拟的一生计划当然是非常伟大的,但在你达到这个伟大目标之前,中途的一些小成功可以说只是微乎其微的小事。也许在你实行一个计划时,一着手就大受他人夸奖,但你必须对他们的夸奖一笑置之,仍旧埋头去干,直到隐藏在心中的大目标完成。那时人家对你的惊叹,将远非起初的夸奖所能及。

有人会说,大凡骄傲者都有点本事,有点资本。你看,《三国演义》中“失荆州”和“失街亭”的关羽和马谡不是都熟读兵书,立过大功吗?这种说法其实只看到了事情的表面,而没看到事情的本质。关羽之所以“大意失荆州”,马谡之所以“失街亭”,不正是因为他们自以为“有资本”而铸成的大错吗?

美国汽车大王福特曾说:“一个人如果自以为已经有了许多成就而止步不前,那么他的失败就在眼前了。许多人一开始奋斗得十分起劲,但前途稍露光明后,便自鸣得意起来,于是失败立刻接踵而来。”

人生处在顺境时,最容易得意忘形,终致滋生败象,乐极生悲。看过特洛伊战争“木马屠城记”故事的人,都会记得特洛伊是怎样被毁灭的。

特洛伊人与入侵的希腊联军作战,双方互有胜负。后来联军中有人献计,假装全部撤退,留下一匹大木马,并将勇士藏在马腹内,主力部队则躲在附近。特洛伊人望见远去的舰队,以为敌人真的撤退了,自己真的成功了,于是在毫无防备下,将木马拖入城内,歌舞狂欢,饮酒作乐。就在他们渐入梦乡时,木马中的敌人纷纷跳出,打开城门,里应外合,于是特洛伊灭亡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得到一个宝贵的教训:成功时不要高兴太早,否则失意马上就到。

真正有本事,胸怀大志的人是不容易骄傲的,这是一个人的修养达到较高境界的表现。倒是那些胸无大志的人、一知半解的人,很容易骄傲。至于骄傲的本钱,有大有小,有的甚至根本没有,也会凭空骤生骄气。

有这样一个寓言,长颈鹿因为能吃到几米高的树叶而骄傲,而小山羊则因能从篱笆缝隙里钻进去吃草而骄傲。这说明,骄傲的程度与愚蠢的程度成正比,与成功的概率成反比!要想在成功的路上走得既坚定又稳健,必须戒骄戒躁,永不自满。千万不要做半瓶子醋,要以一种空杯为零的态度虚心学习,养成求取上进的良好习惯。这样,你才会在有所成绩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才会有成功路上坚定的步履。

谦虚是人类的美德,对于人际交往也很重要。一个人对自己应该有个客观的评价,实事求是,不贬低自己,也不抬高自己;既能坚持正确的观点,又能虚心向别人请教。谦虚的人在交际应酬场合总是有许多朋友的,只有谦虚的人才能成为社会交往中受欢迎的人。

那么,究竟什么是谦虚呢?

谦虚就是虚心,不自满,肯接受别人的批评;从不隐瞒自己的缺点和弱点,总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类人“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即使做出了一点成绩,也认为很不够,因而总是充满了前进的动力。

谦虚是人的一种修养。凡谦虚之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这类人从不盛气凌人,不以长者自居,不以能人骄人,不以贵人下人,因而人格高雅、尊贵,他人自会感到可亲。一般来说,越是见多识广,越是素养高雅者,就越是谦虚;而越是无知的小人,就越是不知天外有天,越是狂妄。

谦虚是对自己不切实际的奢望的限制,是自我反思的一面镜子。谦虚者总认为自己的长处是有限的,也总不去享受自己不能享受的特权,他将自己置于规范、法纪所约束的位置。所以本质上说谦虚是一种克己,是在努力戒掉那些不切实际的奢望,是在自己的心中自觉地设置抵挡贪欲的堤防,这样的人因此而高大、纯洁。

谦虚的人恪守的是一种平衡关系,即让周围的人在对自己的认同上达到一种心理上的平衡,让别人不感到卑下和失落,非但如此,有时还能让别人感到高贵,感到比其他人强,即产生任何人都希望能获得的所谓优越感。不让别人感到失落和使别人产生优越感的秘诀之一,便是在他面前恰当地表现自己的谦逊。

任何事情都会有个度,太过谦虚就会让人觉得不真实,不实在,这时你就会让人认为是虚伪的了。这就是季羡林先生所说的“假谦虛”。

在工作中,往往有许多人掌握不好谦虚和虚伪之间的界限,弄得不好,就会变假、变虚、变伪。这些人在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在谦虚,可总让人感到不实在,原因就在于“分寸”二字。

谦虚不等于谄媚。如果在交际中,喜欢对对方说一些言不由衷的溢美夸饰之词,以为只有这样才显得彬彬有礼,谦恭有教养,那就错了,过分地赞美,也是谄媚。谄媚,不但不能给人以好感,反而会让人生厌,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大忌讳。

总之,要学会真正的谦虚是不容易的,真正的谦虚并非是自己懦弱的象征,也并非是虚情假意的外化;不仅仅表现在被他人赞赏之时,更表现在被他人批评之时。当谦虚与恰当的自我标识相结合,就会将人带入获得成功的途径。

5.“有为”与“有不为”

“为”,就是“做”。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这就是“有为”。不应该做的事必不能做,这就是“有不为”。

——季羡林《季羡林谈人生》

(有为有不为)

孟子认为,“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季羡林先生把“有为”与“有不为”解释得更加透彻:“有为”就是必须做应该做的事,“有不为”就是不做不应该做的事。

季羡林先生认为,人生在世,要知道该做什么和该怎么去做。这里所说的“不为”并不是不做任何事的“无为”,而是先冷静分析,选择自己的目标,而后展翅高飞,有所作为。

对于企业来说,领导者作为企业之首,是企业的决策者,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他首先要具备有为有不为的能力,带领企业向前发展。

人们都知道松下、日立、索尼,也都知道丰田、本田、佳能这些日本著名公司。却少有人知道日本的西武集团。它自20世纪70年代起,在第二代掌门人堤义明的领导下实现飞跃,与新日本钢铁公司、三菱重工业集团并列为日本最大的企业集团。目前它总共拥有170多家大规模企业,员工逾10万人,经营的业务涉及铁路、运输、百货公司、地产、饮食业、高尔夫球、游乐职业棒球队、学校、研究所等100多个行业。

在日本,没有一个地方没有西武集团的身影;在国外,西武集团的旗帜也随处可见。这家世界性的超大型企业素有“西武军团”之称。

在世界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公布的全球最为富有的企业家排名中,堤义明在1987—1988年连续两年雄居第一位,被认为是在世界上刮起了“堤义明旋风”。其实,堤义明之所以能够有如此成绩,就在于他懂得有为与有不为的道理。

堤义明1934年出生,小时候是一个腼腆、温顺、不起眼儿的孩子,但从麻布学院考入早稻田大学之后,堤义明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富有主见,精力充沛,雄心勃勃。他和几位好友一起创办了早稻田大学观光学会,发动学生到西武企业去服务打工,表现出较强的企划能力和实践能力,被同学们推举为自己的领袖。

是什么使堤义明有如此大的改变呢?

这要归功于他的父亲堤康次郎。堤康次郎不但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更是一个出色的企业家,他知道自己的一个任务就是培养西武企业的第二代当家人。堤康次郎常常带着堤义明到离家不远的公园去散步,灌输给儿子待人处世和经营企业的道理。

有一天,堤康次郎把堤义明叫到自己的房间,神情极其庄重地说:“千万记住,在我死后,一定要照我的办法做,只有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守住我留下的产业。”

儿子遵守了父亲的训诫。1964年到1974年,堤义明静观事变,眼看着那些急于求成的企业家们在这段时间里纷纷落马。

堤义明接管家业的第二年,日本进入工业旺盛时代,工商企业蓬勃发展,土地投资更是一本万利的生意。然而堤义明却决定退出地产界。

此消息相当于一个里氏12级大地震,震惊了全日本的业界人士。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日本连白痴都相信,炒房地产就等于自己印钞票。有人开始怀疑堤义明的能力是否可以应付一个大企业的经营要求。也有人开始中伤堤义明,说他是没有半点头脑的草包。

堤义明手下有八大得力助手,大部分都主张继续在土地方面扩大投资,以便谋求最大利益。但没想到堤义明完全否定了土地投资的建议。

堤义明在最高决策会议上,面对年龄比他大、经验较他丰富的高层主管这样说:“我已经预测到,土地投资的好景期已经过了,供求要讲平衡,大家猛炒地皮的结果,把正常的供求状态搞坏,我看很快就会出现失衡的大问题。”

堤义明的兄弟和手下八大得力助手,没有几个人同意他的决定。然而堤义明对大家说:“我们公司必须做出明智决定,如果全体一致同意,事情就不妙了,全体一致主张,时常有毛病。现在大家不同意我的想法,我知道我一个人对,你们全都没看出这行业的风雨已经快来,危险得很。我决定了,大家照我的话去做没错。”

堤义明外表沉静,内心却活跃得很。他很小心地搜集到了足够的情报,经过分析后才做出这个明确而又果断的决定。他预计土地的生意不可为,眼前的好景也就够维持几年。土地的问题是供过于求,只有及时收手,才不至于在大灾难到来的时候被烧得遍体鳞伤。

堤义明的看法果然没错,过后很长时间里,土地投资者在炒卖的旋涡里受尽折磨,很多地产投机者都陷入困境。

光守业,靠不为,是不能刮起“堤义明旋风”的。10年甘于寂寞,到了1975年,堤义明在100多种事业中全面出击,酒店业、娱乐场、棒球队等等方面的投资,捷报频传……

堤义明的不为,不是无为,而是静观以待后有所为,这里的不为,是在沉寂的表象下面,积聚爆发与突破的力量。

6.正确面对压力

压力如何排除呢?粗略来分类,压力来源可能有两类:一被动,一主动。天灾人祸,意外事件,属于被动,这种压力,无法预测,只有泰然处之,切不可杞人忧天。

——季羡林《季羡林谈人生》

(论压力)

季羡林先生将压力分为被动和主动两类,对于被动的压力,我们没有能力去左右;而对于主动的压力,我们却可以做出适当的调节。

生活中,常常听到有人抱怨活得太辛苦,压力太大,觉得生活了无生趣。其实,这往往是因为在没有衡量清楚自己的能力、兴趣、经验的情况下,便给自己在人生各个路段设下了过高的目标。这个目标不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的,而是通过和他人比较制定的,所以为了完成目标,每天都不得不背着沉重的包袱去生活,不得不忍受辛苦和疲惫的折磨。

人首先要为自己负责任。有的人不看实际情况,要求自己必须考上名牌大学,必须学热门专业,认为这是自己的责任,只有这样才算完美人生。许多大学毕业生不愿去基层,不愿去艰苦地区,就是因为他们的人生背篓中背负有太多的“责任”。这种以私利为出发点的个人抱负,已蜕变为一个包袱压在身上,让人喘不过气来。

人们常说:“什么事都归咎于他人是不好的行为。”而动不动就把错误归咎于自己,这也是不正确的观念。比如说有的人因孩子学习不好而整天苦恼,因孩子没考上大学而内疚。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作为家长,你为孩子提供的只是外在的条件,孩子落榜会有许多原因,怎么能把责任全归到自己身上呢?再说,塞翁失马又焉知非福呢?指不定孩子能在其他方面有所成就呢。

歌德曾经说过:“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只有认清了在这个世界上要做的事情,认真去做自己喜爱的事,我们才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不要强加包袱在自己的身上,才能体会到人生旅途的快乐。

不要操之过急,也不要同时处理许多事情。为你生命中重要的事件排列顺序,可以避免突发事件可能导致的危机。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法改变的事物上,尽量在你使得上力的地方下工夫,努力寻找改善现状的契机。接受你无法施展影响力的事实并不表示你得放弃希望,它意味着你可将精力转移到别的地方,而有不同的转变。这就是季羡林先生所说的,对被动的压力要泰然处之,切不可杞人忧天。

压力可分为两种:一种对你有益,另一种则对你有害。当你对某件事情感到兴奋的时候,那就是有益的压力。当时,你会心跳加速、血压稍微升高、体内释放出肾上腺素,而且呼吸变得急促。有害的压力也会产生同样的生理反应,只是这些反应对你的身体并没有好处。研究表明,这种因为财务不稳定、上司不够体恤、工作能力不足等其他类似因素所产生的有害压力,会导致愤怒、挫折、精疲力竭、沮丧、头痛、高度紧张、失眠、注意力无法集中、消化不良、过食症、溃疡、喜怒无常、性功能失常、高血压、中风、心脏病等不良情况,或是因为免疫系统的失调而导致无法抵抗感冒和一般病毒,有害压力承受者甚至会虐待配偶和小孩。因此,必须控制这种压力,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1)培养正确的态度

把压力视为生命中的转机或挑战。如果你能接受这些挑战,你会更加了解自己,也能培养面对这些压力情境的有益技巧,以免伤人伤己。另一方面,你更能掌握自己的人生方向,更有信心面对未来,迎接挑战。

(2)保持弹性

天有不测风云,当你碰到突来的压力,要将其视为成长的机遇而非破坏的来源,并勇敢地接受它。

不要认为自己的想法或感觉一定是最正确的。避免旧调重弹、翻老账、迁怒别人,也不要埋怨老天爷对你如何不公平。

你要善用天赋的权力与能力,尽量保持客观、心胸开放、接受别人的看法。不要期望别人的行为会前后一致,而要在危机中寻找转机,以达到你的目标。

(3)别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他人身上

当你期待别人在特定情境要和你有同样表现时,你就已经对那个人塑造了一个错误形象。这就是所谓的“偶像化”,因为你看不到也不愿意接受这个人的本来面目,只愿接受你所塑造出来的形象。如果那个人的表现无法达到你所预期的,你就会非常失望,挫折和愤怒也会随之而来。

(4)及时沟通

有时候我们只注意压力的征兆,例如头痛,却忽略导致压力的原因。在尚未排除压力产生的内在原因之前,压力虽然可以暂时得到缓解,但却治标不治本,甚至可能会导致更糟的结果。与其注意压力的征兆,不如把这个征兆当作线索去试图找出产生压力的原因并加以矫正。

让那些造成你压力来源的人知道你的感受:“我一个人留在办公室时,就感觉好像要被工作压垮了,而且无法集中精神做我分内的事。”因此,不妨就如何解决压力的话题开始谈起:“你迟到的时候,我必须帮你做事,哪一天如果我要早点离开,你可不可以也帮我处理一下?”以试图减轻工作负担过重所产生的压力。

(5)深呼吸

面临压力时,最好让你自己暂时脱离焦虑的情境。所以,呼吸一点新鲜空气,舒服地坐在桌子前,闭上眼睛,数到4。每一个数字花一秒钟:1、2、3、4。数到4时,用鼻子吸气,让肺部充满空气,直到有点不舒服为止。暂时屏气凝神,再从1数到4。数到4时,从嘴巴吐气。只要重复几次这个动作,就能暂时消除压力。

这个方法如果能和视觉影像配合,效果会更好。一边深呼吸时,一边想象问题解决、压力消除之后的快乐情景。然后问问自己,要怎么做才能达到那样的结果。而这个答案就是你的行动计划。

(6)采取行动

找出问题的症结,针对事件设定策略来克服难题。不要让自己沦为他人粗心行为的受害者。如果你老在回应别人,你永远无法掌握自己的人生;而且,如果你总是随便发火,只会让自己更容易受到伤害。

想想那些让你愉快、能激励你、对你长期目标有益、能让你有成就感的事。然后采取必要行动,以获得你应得的美好结果。

(7)不采取行动

你没有必要对每一种感受都有所行动,不妨也接纳某些感受。也许你无法妥善应对所有他人对你的批评、指责,但先不要加以评判,暂时不要有任何回应。

(8)适可而止

每完成一件事,就把它从你的行动计划表上划掉,休息一下,再做新的工作。把桌上那些和目前工作不相干的东西拿掉,每天检视自己的努力成果,然后把工作留在办公室。

如果一定得把工作带回家,要设定一段执行的时间,若超过时间,就不要再做,除非进度真的落后很多。记住,没有什么工作值得赔上你自己的生活。

(9)找人聊聊

如果为如何与造成你压力的人沟通而烦恼,你反而会增加自己的压力。在你工作已经堆积如山时,冒犯你的人也许早把工作做好了,或许正在饱餐一顿、睡大觉或打高尔夫球去了。

所以,为什么要跟自己过不去呢?详细规划冲突时的应对守则,态度要坚定。同时,找一个信得过的人谈谈,把心中的挫折、愤怒和痛苦都发泄出来,做做自己喜欢、有把握的事,并且下定决心,永远不再跟那群家伙较劲。

(10)每周有一个晚上9点上床

在每星期中找一天(比如星期五),晚上9点就上床睡觉。这么做,不仅会让你一个星期以来所累积的疲倦得到舒服的解放,也会给你一个轻松周末的开端。

如果,你已经削减了一些热闹的娱乐活动,无论如何,你星期五晚上一定要待在家里;如此,才能开始有一个美好的夜晚。星期天,也是很适合提早睡觉的日子,因为,星期天的事情通常是比较少的,而且,提早睡觉也可以让你充分休息,好应付一个星期的开始。

不管你选择哪一个晚上提前睡觉,你投资在睡眠上的,将会得到很大的回报。例如,你这么做必定会比晚睡时来得精神充足、神清气爽,而且,在能量充足之后,你的工作和休闲的效率及品质也必然提高许多。

7.做事情要“三思而行”

“三思而行”,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句话,是劝人做事不要鲁莽,要仔细考虑,然后行动,则成功的可能性会大一些,碰壁的可能性会小一些。

——季羡林《季羡林谈人生》

(三思而行)

季羡林先生认为,不经思考,盲目行事,是许多人不能取得成功的关键。那些真正取得成就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良好习惯:在做事之前,一定要思考出正确的决策。没有正确的决策,就等于已经走向了失败!

决策决定行动的方向。那些成功的人,都是正确决策的操纵者。很显然,正确的决策源自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源自于经验,而经验又源自于错误的判断。人生中那些看似错误或痛苦的经验,有时却是最可宝贵的财产。

在你综观全局,果断决策的那一刻,你的人生便已经注定。

两虎相争智者胜。胜者之所以胜,乃在于他决策时的智慧与胆识,能够排除错误之见。正确的判断是获胜者经常需要训练的素养。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正确的判断,就会面临更多的危急和失败。

另外,在危急和失败关头保持冷静也是很重要的。有人面对危难,狂躁发怒;而智者则能临危不乱,沉着冷静,理智地应对危局。在平常状况下,大部分人都能控制自己,也能作出正确的决定。但是,一旦事态紧急,他们就自乱脚步,而无法把持自己。

保持冷静的头脑首先要相信自己,不要由于缺乏必要的力量,就否定一个可行的计划或构想。

只要肯动脑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要把不可能化为可能。我们即使缺乏人力、财力与物力,只要肯花时间和精力去开拓人力与财力的资源,那么对我们而言,也几乎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记住,我们自己的潜能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科学家告诉人们,平时使用的潜能充其量也只有我们全部潜能的1/80。这话可能有点笼统,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我们有较强的自信心,再加上我们勤于思考,我们的表现会比现在更好。

成功者善于强化自己反复思考判断的习惯,从思考判断的习惯中找到突破常规的办法,又从办法中找到新的创意。这样他们就超出了一般人的正常判断,很容易在智力上超过别人。因此,反复思考判断,可以训练我们的判断逻辑。

思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从反面思考尤为重要。成功者常常从反面去思考和判断问题,去总结教训,为下一次获得经验。如果在做事之前,没有正确的思考和判断,很难想象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就是多么可笑的一件事。

成功的机会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潜在的能力到处都有,但要由敏锐的眼光和头脑来发现。

首先要思考和观察世人有何需求,然后去满足这一需求。一项让烟在烟囱中逆行的发明虽然巧妙,但对人类毫无益处。

一个善于观察的男人发现自己的鞋跟被拉了出来,因为买不起一双新鞋,他便思忖:“我要做个可以镶到皮革里的带钩的金属圈。”当时他贫困潦倒,连割院子里的草都要向别人借镰刀,而就靠这项小发明他成了一位富翁。

成就大事业或有重大发明创造的人并非都是财大气粗之辈。第一台轧棉机是在一个小木屋里制造出来的;美国第一艘汽船是由费奇在费城一座教学的器具室里组装起来的;麦考密克在小磨房里研制出著名的收割机;第一个干船坞模型是在一间阁楼内制作的;位于马塞诸塞州沃塞斯特的克拉克大学创办者克拉克靠着在马厩里制作玩具马车开始发财;爱迪生早在做报童时,就已藏在行李车厢内开始了他的实验。

米开朗琪罗在佛罗伦萨街边的垃圾堆里捡到一块被人扔掉的大理石,这块大理石是被一个不熟练的工人在切割过程中损坏的。无疑也有其他艺术家注意到了这块品质优良的大理石,但因其被损坏,所以他们只剩下了痛惜。只有米开朗琪罗看到了这块废弃的大理石中的天使,他用凿子和锤子创作出了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雕像之一——《年轻的大卫》。

伟大的自然哲学家法拉第是铁匠的儿子,年轻时写信给英国皇家学会谋职。法拉第得到了一份刷瓶子的工作,他在工作中经常利用抽出来的时间在药房的顶楼内用旧坩埚和玻璃瓶做实验,这使他终于成为伍尔维奇皇家学会教授。

我们不可能人人都像牛顿、法拉第或爱迪生那样有伟大的发现,但我们可以和他们一样抓住平凡的机会并使之不平凡,进而使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壮丽。

如果你想成功,就必须研究你自己和你自己的需要,就必须思考。你会发现千百万人也有同样的需要。风险最小的营生总是同人类的基本需求相关。衣、食、住是我们必不可少的。我们也需要娱乐、教育和文化设施。一个人,只要他能满足人类的一项需要,改善人类采用的方法,或对人类的生存状态作出贡献,那么他就可以成功,而且,就在他所在的地方成功。

当然,这一切都需要动动脑子来思考,只有思考才能成功。

8.要具备谦逊的品格

说老实话,今年确是有一些连做梦都想不到的怪事出现在我的身边。求全之毁,根本没有。不虞之誉却纷至沓来。难道我真交了好运了吗?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有什么了不起。现在是收获得太多,而给予得太少,时有愧怍之感。

——季羡林《病榻杂记》

(石榴花)

谦逊是成功人士必备的品格。具有这种品格的人,在待人接物时能温和有礼、平易近人、尊重他人,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能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对待自己有自知之明,在成绩面前不居功自傲;在缺点和错误面前不文过饰非,能主动采取措施进行改正。季羡林先生正是这样一位谦逊的学者和导师。

谦逊永远是一个人建功立业的前提和基础。不论你从事何种职业,担任什么职务,只有谦逊,才能保持不断进取的精神,才能增长更多的知识和才干。因为谦逊的品格能够帮助你看到自己的差距。永不自满,不断前进可以使人能冷静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批评,谨慎从事。否则,骄傲自大,满足现状,停步不前,主观武断,轻者使工作受到损失,重者会使事业半途而废。

具有谦逊品格的人不喜欢装模作样,摆架子,盛气凌人,而是能够虚心向群众学习,了解群众的情况。美国第三届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就指出:“每个人都是你的老师。”

杰斐逊出身贵族,他的父亲曾经是军中的上将,母亲是名门之后。当时的贵族除了发号施令以外,很少与平民百姓交往,他们看不起平民百姓。然而,杰斐逊没有秉承贵族阶层的恶习,而是主动与各阶层人士交往。他的朋友中当然不乏社会名流,但更多的是普通的园丁、仆人、农民或者是贫穷的工人。他善于向各种人学习,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的道理。

有一次,杰斐逊和法国名人拉法叶特说:“你必须像我一样到民众家去走一走,看一看他们的菜碗,尝一尝他们吃的面包,只要你这样做了的话,你就会了解到民众不满的原因,并会懂得正在酝酿的法国革命的意义了。”由于杰斐逊作风扎实,深入实际,他虽高居总统宝座,却很清楚民众究竟在想什么,他们到底需要什么。这样,他就在密切群众关系的基础上,进而造就成为一代伟人。

谦逊的品格,还能使一个人面对成功、荣誉时不骄傲,把它视为一种激励自己继续前进的力量,而不会陷在荣誉和成功的喜悦中不能自拔,把荣誉当成包袱背起来,沾沾自喜于一时之功,不再进取。

居里夫人以她谦逊的品格和卓越的成就获得了世人的称赞,她对荣誉的特殊见解,使很多喜欢居功自傲、浅尝辄止的人汗颜不已。也正因为她的高尚品格的影响,以后她的女儿和女婿也踏上了科学研究之路,并同样获得了诺贝尔奖,她的家庭也因之成为令人敬仰的两代人三次获诺贝尔奖的家庭。

为了取得杰出的成就,一定要把谦逊当作人生的第一美德来刻苦培养。

可有的人自以为是,不具有谦逊的美德,结果往往是自己吃亏。

有一个自认为很博学的博士毕业后到一机关上班,成为那里学历最高的一个人。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有两位同事也在钓鱼。“听说他俩也就是本科生学历,有啥好聊的呢?”这么想着,他只是朝两人微微点了点头。不一会儿,两位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似的跑到对面上厕所去了。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飞?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不久二人上完厕所,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飞回来了。

过了一会,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10分钟的路,而回单位又太远,怎么办?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那两位,憋了半天后,心想:“我就不信这本科生学历的人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只听“扑通”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两位赶紧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反问道:“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而我就掉水里了呢?”两位同事相视一笑,其中一位说:“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桩子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不了解情况,怎么也不问一声呢?”

任何人都不喜欢骄傲自大的人,这种人在与他人合作中也不会被大家认可。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在某个方面比其他人强,但你更应该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他人的强项上,只有这样你才能看到自己的肤浅和无知。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是某个领域的行家里手,所以你必须保持谦逊,看到自己的短处,这样才会促使自己不断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