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4章 远赴沧州
从塔林回来,李三脚步沉重地走进与师父朝夕相处了一年多的禅房。忽然,他看到师父满脸含笑坐在禅床上慈爱地看着他,嘴一张一合仿佛在跟他说话。
“师父!”
李三欢叫着飞奔过去一把抱住师父,脑袋却重重地撞到墙上,他揉揉脑袋,使劲儿睁开眼睛,禅床上哪有师父的影子?
“师父!”
李三扯开嗓子大叫。
没有回应。
可是,我刚才进屋时明明看到师父就坐在床上的啊,怎么这一会儿功夫就不见了呢?一定是师父又在跟我玩躲猫猫呢,这可是师父经常逗他的小把戏。想到这里,李三就开始屋里屋外的寻找,甚至连禅床底下都翻了三遍。见师父还不出来,李三撇着小嘴一边哭一边喊:“师父,师父!快出来吧,李三不气你老咧,李三乖乖的听话。”
还是没有回应。
李三急了,里里外外旮旮旯旯儿继续寻找,凄厉的呼喊让寺庙里所有和尚听了都忍不住摇头叹息,伤心落泪。
这孩子恐怕是疯了。
有坐禅的老和尚开始互相交头接耳议论,老方丈听了,起身到禅房想看个究竟。
老方丈慢条斯理走到禅房时,见小李三把自己的东西,穿的用的拾掇到一块儿,用一块包袱皮裹上,斜背在肩膀上系好。见师父的拐棍儿放在墙角,他拿起来攥在手中摸挲着,眼泪一串一串到下来,可能他觉得有了这拐棍就如同师父在身边了吧。
老方丈想来也是个性情中人,见不得这种生离死别,看了一会儿他就看不下去了,转身返回大殿。
一切收拾妥当,李三再次环顾四周,断定师父确实不在房中,这才后退着走出禅房,到门口最后看一眼那曾经带给他欢乐的地方,想想可能真的再也看不到师父了,李三再次红了眼圈儿。站在原地忍了又忍才没哭出声儿来。平静一会儿,他来到大殿,分别跟老方丈、要好的小伙伴依依惜别。老方丈非常不舍让他再多呆些日子,他说看到大家他就会想到师父,心里不好受。还说,师父根本就没死,他只是到山下河边逮小燕子去了,他要去找师父。老方丈见这孩子执意要走,也不再强留,唏嘘着送他到寺庙大门口,又倚着门框目送他很远很远。
李三出了天成寺,一步三回头脚步沉重地走下田盘山。
到了山脚下,他转身仰望半山腰天成寺高高的白塔和丛林中若隐若现的塔林,想着塔林中安息的师父,不禁又是一阵悲从心来,眼泪止不住往外流。捂着脸哭了一阵,感觉口干舌燥,嗓子眼火烧火燎地疼。于是,转到路旁一处滴水的石缝下,张开嘴一滴一滴接水喝。
喝了几口水,感觉嗓子里清爽了许多,转回山路,接着往前走。走着走着,来到一处十字路口,他左看看右看看,有点儿心里没底。师父临终时嘱咐他去沧州找师叔,可那沧州在哪儿,师叔又在哪儿呢?这些师父都还没来得及告诉他。况且他从天成寺出来,身上一个大子儿都没有,总不能当小叫花子沿街乞讨吧?
唉,要不还是先回家吧。可转念一想,自己给家里闯下那么大的祸。回到家那王财主还不定咋收拾我呢,还是不回去的好。这么一琢磨,他决定还是去沧州,要饭就要饭。他依稀记得,在学堂念书时,先生曾经讲过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这句话,现在想来只有按先生说的去做了。
主意已定。
他紧了紧背上的小包袱,加快了脚步。这样又走出有五六里地,忽听背后有人喊他:“小李三,等等。”
听到喊声,他停住脚步,扭头往回一看,立刻就乐了。原来,在后面喊他的竟然是师父最好的朋友,被他称为大师叔的石敢当。这石敢当也不是个普通人,他是田盘山北少林寺俗家弟子,人称‘鬼见愁’的武林高手。在田盘山,他是跟师父云海法师最合得来的一个,俩人经常在一起下棋聊天,切磋武艺。所以,李三上山后,云海法师第一个就把石敢当请来,让李三跟他相认,当面拜他为大师叔。
见到亲人,李三转身乐颠颠儿紧跑几步,扑到石敢当怀里,一口一个大师叔叫的那叫是一个亲。
一老一小亲热一阵子,李三试探着问:“大师叔,你老这紧赶慢赶的要去哪儿啊?”
“送你去沧州啊。”
“送我去沧州?你老咋知道我要去沧州的?”
李三惊讶地张大嘴巴看着石敢当,写满一脸的问号。
“当然知道啦。我能掐会算。就你那么点儿小屁豆子,自己闯沧州,怕是到不了地儿就让狼羔子给吃了,到那时只怕是哭都哭不上韵调喽。”
李三脸一红,随后不服气地反问:“大师叔瞧不起人,我有那么废物么?”
“你……哈哈,我知道你人小鬼大,没那么废物,可江湖险恶,不是你一个小毛孩子说趟就能趟过去的。所以,你师父早就跟我交代了,哪一天他归位了,就让我陪你去沧州,等你翅膀儿硬了再放手。”
“哦……”
李三不再言语。心里再次涌起对师父的思念,鼻子一酸,小嘴撇了撇,把眼泪使劲儿咽下肚。
见自己一句话戳到孩子的痛处,石敢当也不再说啥,默默地拉起那只冰凉的小手,加快脚步向沧州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