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黑箱:通过36部经典电影解密脑科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9章 大脑中的相对论

电影《星际穿越》

在并不遥远的未来,地球上沙尘暴肆虐,农作物相继灭绝。宇航员库珀奉命穿越银河系去寻找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旅行之前,他和女儿墨菲约定,会在女儿长到和他一样大的时候重返地球。

然而,当他驾驶宇宙飞船进入土星附近的虫洞时,却发现虫洞内的时间受到强大引力场的作用而超速运转。这里的一个小时相当于地球上的七年!无论他如何追赶,都无法实现当初对女儿的承诺。茫茫太空,他又如何赶在女儿的有生之年再见一面?

这部壮丽的星际史诗中,不断涌现出时间的概念。物理学的方程式和高深莫测的对白让观众觉得时间真的会变,甚至可以倒流回最初的起点。我不能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论证这一点,但是,从脑科学的角度看,显而易见的是——时间是不存在的,它只是我们头脑中的一个概念。

我们活在当下。

当下一秒是存在的,之前的一秒已经不存在,未来的一秒尚未存在。

时间连接过去与未来,在存在与不存在之间建起关联,其本身并不是客观地存在。

如果时间和金木水火土这些物质一样存在,那它一定是可测量的。物质的密度、质量、体积、温度等属性都可以被测量,时间却无法被测量。钟表之类的工具只是巧妙地利用了一段时间本身来计算时间,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测量。

时间也无法被感知。我们的感官能够接受声、光、温度、化学、压力等形式的外界刺激,并转变成神经冲动被大脑感知。但是没有一种感受器专门用来感受时间,对时间进行换能和信号传递。我们之所以有时间的观念,那是因为记忆把事物发生的前后进行了排序。人脑对事物发生的过程以及其前后顺序的度量,产生了时间。

既然时间不存在,它就无法被改变。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说的是:观察者在不同的相对速度或不同时空结构的计量点,所计量到时间的流逝是不同的。

是计量到的结果不同,而不是时间本身在改变。

假如时间真的可以改变,甚至逆转,一个人可以回到过去的某个时刻和另一个自己相遇,这个世界就真乱套了。因与果、生与死、存在与不存在都可以颠倒,我们这个世界全部的逻辑都要崩溃。

那么,时间有没有可能被压缩呢?就好像你我觉得有时候时间过得慢些,有时候时间过得快些。

爱因斯坦曾经用一个通俗的例子来解释相对论:“如果你在一个漂亮的姑娘身旁坐一个小时,你只觉得坐了片刻;反之,你如果坐在一个热火炉上,片刻就像一个小时。”

这不像一个物理学家的解释,倒像一个心理学家的解释,或者中国的禅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会告诉你:改变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你的感觉,你的心。

人处在一种身心合一的状态下,往往感觉不到时间的变化。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体验,也被称作一种“心流”状态,这时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感到无比充实与圆满,忘却了自身的存在,也忘却了时间。高僧大德们在冥想静坐时有这种体验;普通人打麻将酣畅淋漓时也有这种体验,总之,你觉得时间过得快,是因为你根本没有在意时间。

这种“时间变快”是我们愿意接受的,另一种时间变快却令人感叹。2014年春晚上唱红的一首歌《时间都去哪儿了》,引起许多父母的共鸣。“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这里面既有亲情的告白,也透着忧伤和无奈。有多少父母浸泡在日复一日的生活琐事里,只关注孩子的成长而忽略了自我的丰富。当他们回忆往事,却没有多少刻骨铭心的往事,于是觉得时光飞逝。

如果,你觉得时间越来越快,不如找个本子记下新的一年的梦想,然后逐步加以实践,年终积成厚厚的影集或日记,那么这一年就相对比较长了。

我们希望时间慢走,青春永驻。《星际穿越》中的库珀却恰恰相反。

库珀重返地球时几乎和出发的时候一样年轻,而地球上的人都老去了。如果这件事真的发生,是库珀在失重的条件下代谢发生了异常,衰老变得极其缓慢,而不是时间在他的身上真的变慢了。

如果说库珀感觉自己在太空中停留了短短的十几个小时,回来却发现地球上过了几十年。是库珀的神经系统也变得和常人不一样,随着参照体系的改变,他对时间的认知也出现了变化。

库珀在太空活着的每一个时间,他的女儿墨菲在地球上活着,他们在同一个时间。你可以把库珀的时间和墨菲的时间无限细分,它们依然一一对应,这就是时间的神奇之处:它可以是无限小,无始无终,一往无前,刹那生灭。

说了这么多,不知大家是否赞同——时间是个抽象的概念,时间的快慢是个相对的概念。

岂独时间,人脑对事物的感知和认知都是相对的。从具体的饥与饱、冷与暖、轻与重、明与暗,到抽象的善与恶、美与丑、爱与恨,好与坏……大脑通常把某种常态设定为中点,把偏离常态的与常态比较而得出两极。

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所以,不同个体的大脑对某一件事物的判断存在相似性。也因为我们分散在地球的某一个角落,所以,不同个体的大脑对某一件事物的判断存在差异。能够承认这一点,至少可以保证我们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能够设身处地想想另一种价值观的可能性。

有一个关于相对与绝对的故事。学生问某哲学教授:“教授,听说您认为这个世界一切真理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真理存在。是这样吗?”教授想了想,说:“是,也不是。”

听起来像一个笑话,却令我对该教授肃然起敬,他不折不扣地执行了自己的理论。

绝对是相对于相对而存在,在人类认知的尽头,有一个真理,就是绝对真理。无数人为了证实绝对真理献出生命,而我们只能无限接近。

《星际穿越》中,反复引用了狄兰·托马斯的诗句,就好像为整个人类在宇宙的旅行发出悲壮的预言。“不要温顺地走进这个良夜,激情不能被消沉的暮色淹没。咆哮吧,咆哮,痛斥那光的退缩。智者在临终的时候对黑暗妥协,是因为他们的语言已黯然失色。他们也不想被夜色迷惑。咆哮吧,咆哮,痛斥那光的退缩……”

库珀在光明与黑暗、希望与绝望之间游走。他的使命是拯救人类,使人类的种族繁衍下去。这一使命的完成有两套方案:A计划,找到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之后回家,从地球上带一部分人类迁徙到遥远的星球;B计划,时间不允许库珀重返地球,他将一批人类的受精卵带到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上,受精卵在合适的时机开始孵化……

两者都拯救了人类。从物种的角度说,效果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但是从情感的层面来说,真实的人类相对于受精卵更接近我们对人的理解、体验和盼望。很难想象,一个人会放弃了拯救自己的孩子去拯救一批受精卵,这是人性的局限,还是人性的精髓?

人性,在两难中抉择。

我们只能选择在我们的视线里相对更美好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