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摄影文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许士骐《摄影与绘画》

《心声》1923年第4期

版本情况

该文发表于《心声》1923年第1卷第4期。《心声》创办于1922年,由徐小麟任主编,袁寒云任名誉编辑。

许士骐像

作者简介

许士骐(1900-1993),安徽歙县人,早年毕业于上海美专,20世纪30年代留学法国巴黎美术学院,后又去德国德累斯顿卫生博物馆研究人体解剖。历任南京中央大学、南京师范学院教授。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杨浦区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上海市委顾问。中国画代表作有《望岳》、《黄山松峰》、《黄山云海松涛图》等,著有《人体解剖与造型美术之研究》、《晚学斋吟草》等。

《摄影与绘画》一文首页

摄影与绘画

许士骐

吾人寓形于宇宙之间,无时不与自然景物相接触。形形色色,光怪陆离,一一映入吾人之眼帘,而构成瞬息之快感,以是骚人遇山林而动诗兴,画士逢幽景而致留连。以一时间之印象,或吟咏于诗歌,或表现于画幅,将个人感觉所及体会自然内容,使其发抒延长而复现之。但自然界之景物至多倏忽变化,为状不一,风雨晦明,晓霞暮霭,此自然表现之最佳者。惟时间至疾,虽画士具精悍之绝技,亦难写其十一。于是摄影术尚矣。是虽属于种器械的作用,然摄取自然景物,当其变幻之顷,具形于尺幅间,曾无毫末或爽,因是用以辅助绘画之不逮。而予以复现之参考厥功之伟,堪与自然景物为对照,且堪与绘画为表里。自然得摄影而益彰,绘画得摄影而愈实,二者之关系如影随形,未克相弃。然摄影非易言也,同一景物,有摄取而呈平淡,曾不耐人寻味者,亦有摄取绝佳,足供骚人画士观感吟咏者。是知艺术之良窳端,视审美程度之高下为衡,非有他也。

溯自摄影术输入吾国近百年矣,其间技术之进境渐推陈而出新矣。然究其速率,殊未见与欧美并驾齐驱者,何哉?吾得一言以蔽之,曰:无唯美的观摩以促其进步,无写真之展览以较其短长。乏文字之发刊以穷究其学理,有以致之。记者日前曾访日人俱乐部,因得参观彼邦人士之写真展览会,一再浏览而审察焉。觉其中尺幅片羽之间,胥寓画意,能使观者徘徊依恋,未克遂出,然后叹彼艺术之精进,推求之深刻,驾吾国而上之者良友故也。

海上摄影馆之设多矣,欲求如吾上文所述者,盖寡心声半月刊之呱呱坠地,其以此欤,余将拭目以观之矣。

研读

20世纪20、30年代,活跃在中国摄影界的摄影家很多,除了本书所介绍的这些著书立说的专家之外,还有其他数以百计的摄影家。由于时局动荡,尽管并不是每一名摄影家都能完好地保存下来他们的每一幅作品,但通过民国时期各种报刊的留存,我们仍然能够窥见当年这些摄影家的心声。除了职业摄影家之外,还有许多从事其他艺术行业的艺术家,同样对摄影也有着浓厚的兴趣。该文作者许士骐就是其中之一。

许士骐从画家的角度阐述了摄影与绘画的关系:“自然得摄影而益彰,绘画得摄影而愈实,二者之关系如影随形,未克相弃。”作者敏锐地认识到,摄影术虽然传入中国近百年,但仍未能与欧美并驾齐驱,究其原因有三点:无唯美的观摩、无写真之展览、乏文字之发刊。作者应邀为《心声》半月刊撰写此文的目的,也期望能看到国内摄影术的进步。该文写于1923年,当时的摄影理论还未有长足的进步,但作者以画家的视角还是犀利地指出摄影的问题所在,有指导性的意义。当时国内文学界、艺术界的大家和学者多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或有留学西方的经历,视野开阔,思想开放,他们对摄影这门新兴事物给予的肯定、倡导和扶持,大大促进了摄影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