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内模控制的设计
对于IMC系统,只要令Q(s)=M -1(s),即可获得理想的设定值跟踪和完全的干扰抑制效果。在理想情况下,这种完全确定的控制器甚至不需要进一步整定控制器参数。此时,内模控制器设计与确定前馈控制器相似。然而,理想控制器性质常难以获得,其原因在于:
(1)过程含有时滞特性,则Q(s)=M-1(s)中含有纯超前项,这在物理上难以实现,不符合因果律。
(2)若过程模型含有右半平面(RHP)零点,则控制器Q(s)中就有RHP极点,控制器本身不稳定,因而闭环系统也不稳定。
(3)过程模型M(s)严格有理,则理想控制器Q(s)=M-1(s)非有理,即
也就是说,如果M(s)的分母多项式的阶次比分子多项式的阶次高N阶,则控制器中将出现N阶微分器,尽管它在数学上是成立的,但N阶微分器对于过程测量信号中的噪声极为敏感,因而不切实际。
(4)采用理想控制器构成的系统,对于模型误差极为敏感,若P(s)≠M(s),则无法确保闭环系统的鲁棒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4个问题,在设计内模控制器时应分为两步进行。首先设计一个稳定的理想控制器,而不考虑系统的鲁棒性和约束;其次引入滤波器,通过调整滤波器的结构和参数来获得期望的动态品质和鲁棒性。内模控制器的设计分为两步。
步骤1:过程模型M(s)的分解
M(s)可分为两项:M+(s)和M-(s),即
M(s)=M+(s)M-(s)
其中,M+(s)为模型中包含纯滞后和不稳定零点的部分,M-(s)为模型中的最小相位部分。
步骤2:IMC控制器设计
在设计IMC控制器时,需在最小相位M-(s)的逆上增加滤波器,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定义IMC控制器为
式中,f(s)为低通滤波器,选择f(s)的目的之一是使Q(s)变为有理,通常选用以下形式
式中,r应选择足够大以保证Q(s)的可实现性,λ为滤波器时间常数,是内模控制器仅有的设计参数。
M(s)与 P(s)一般是不匹配的。根据鲁棒性定理,内模控制系统闭环鲁棒稳定的条件为:
式中,lm是模型不确定性的上界,即有,em(s)≤lm,或,为了简单起见,取M+(s)=1。当过程与模型之间的不匹配度em(s)增大时,滤波器f(s)的模f(s)必须取小。由于现实中,lm的高频段会达到甚至超过1,因此λ的取值范围受到对象与模型不匹配程度的限制。当过程与模型不匹配时,f(s)的结构不能自动确保闭环响应的形状,对IMC设计方法,即取M+(0)f(0)=1和 f(s)= ,并采用如下的不等式
可以判定式(1-14)以及下面的理想误差函数在正常频率范围内是非常接近的
在低频时,≈1,则e=0。在时,f 非常小,≈0,式(1-14)和式(1-15)非常接近。在时,情况不定。因此选择足够大的λ,对于高频或低频输入(如阶跃),闭环响应与名义系统的响应相似。
总之,IMC设计步骤的优点是控制器参数以唯一和直接的方式与模型参数相关。在IMC控制器中,只有一个可调整的参数λ,并决定了系统的响应速度。此外,λ近似地与闭环带宽成正比。这样,可以获得滤波器参数λ的一个初始估计,并可根据需要在线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