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学会放下,宽容是淡泊从容的博大胸怀
人在尘世间每天经历的事情很多,不可能样样都尽如人意。拥有宽广的胸怀,才可以拥有广阔的世界。懂得宽容体现的不单单是一个人人格的魅力,更是我们人生境界的升华,是拉近彼此距离的桥梁,是温暖世界的阳光。世人都需要以博大的胸怀冷静处世,宠辱不惊,闲庭信步,行走在红尘世上。这是容言、容事之根本。
平静对待生活中的不平事
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是是非非,恩恩怨怨,都只是红尘一梦。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生命自然会天高、云淡、风轻。
慧缘法师是唐代著名的法师,他曾独自一人在寺院后的山岩洞里修持了10年,后来又回到了承天寺,每夜都会在寺里通宵打坐。
有一天,大殿上功德箱里面的钱突然丢失了,法师无疑成为众人怀疑的对象。因为在他回寺之前从未发生过此类的事情,而且大家都知道他每夜都会在大殿内打坐,如果是别的盗贼前来行窃,他应该知晓才是。但是,当寺院主持当众说这事的时候,慧缘法师并没有任何反应,所有人都认为偷功德款的人一定就是慧缘了。所以,寺中的众僧人以及和尚、居士无不对慧缘法师另眼相看,都向他投来鄙视的目光。
但是,慧缘法师处在这种人人怒目相视的环境中,仍然能够心平气和、若无其事。他既没有站出来喊冤叫屈、向众人申明一切,也并没有流露出半点受委屈的情绪,与平常没有两样。每天按时去吃饭,每晚还是照样去大殿打坐。
终于,在七天后,寺中的主持才揭开了谜底:原来功德款根本没有丢失,这是主持在考验慧缘法师,想知道他在山洞中住的10年修炼到了什么样的境界。没料到他竟能在遭遇冤枉的情况下,依然不改常态,以一颗平常心去生活,为此,全寺上下无不由衷地对他产生了崇敬。
我们常说,“要快乐地生活就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在波澜不惊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尚可做到这一点,但是当你面对各种利益纷争的时候,还能够保持心平气和吗?自己如遇到被冤枉、被暗算等这些不平事情的时候,我们的心情还能悠哉地荣辱不惊吗?
冷静、宽容、理智、积极、平和,这几个关键词就是我们面对不平事时应该具有的态度。生活中的事情不是样样都能尽人意的,我们就应该像慧缘大师那样,心平气和、荣辱不惊,既要看得破,又要忍得过。与其在追求是非公论上耗费大量的精力,不如踏踏实实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不是任人摆布,更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一种理智的生活方式。就如你无缘无故被一只疯狗咬了一口,难道你非要返回来对疯狗咬一口心里才舒服吗?道理就是如此。
历史对飞将军李广的评价相当高,唐朝诗人王昌龄曾写诗赞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纵然李广战功赫赫,但其至死也没有封侯,唐朝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为李广惋惜“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看来,世人都为李广遭受的不公平待遇而惋惜。而李广自己面对这种不公平,又是什么想法呢?
李广,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西汉名将,他身材高大,手臂修长,擅长骑射,打起仗来行踪飘忽不定,行动敏捷,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
在做上谷太守时,他每天都跟匈奴人打仗,每次都是身先士卒,异常勇敢,置个人生死于外,战斗非常勇猛,以力战闻名。典属国公孙昆邪哭着对皇帝说:“靠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皇上爱其才,恐亡之,把李广调到上郡做太守。
后来,李广跟随周亚夫在“七国之乱”时平定吴楚联军,立下战功。梁王刘武看上了李广之才,私授李广将军印。李广不识时务,竟然接受了。刘武当时很想做皇帝,想等哪天他起兵逼宫时,希望李广能支持他,这一点汉景帝刘启很明白。李广自以为立下战功,梁王授给将军印,这是对他的奖赏,他还要拿回京城炫耀一番。结果李广此举触怒皇帝,未受到丝毫奖赏。李广因此非常不满。
又过了几年,屡建战功的李广数次未能封侯,于是向王朔抱怨道:“自从汉朝北击匈奴以来,我未尝不在其中,然而其他将领都封侯位列三公,我却没有封侯,这真是不公啊?”
一直没有封侯的李广在参与卫青大将军的漠北之决战时,他请战当先锋。但卫青了解李广,知道他急于封侯,想最后一搏取得战绩,在他这种急于求胜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失误,所以,卫青很理智地拒绝了李广的请战请求,让其从侧路袭击。于是,李广奉命从侧路进攻,但他带领队伍迷了路,没有及时和卫青主力部队会合,以至让单于逃跑。
发生了这样的事,卫青就责怪了李广几句。李广想到长久以来自己受到的不公待遇,又想到自己此番失利,顿时感到一阵悲凉,然后引刀自刎,死得很悲壮。李广部下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论认识与不认识他的,无论老者、青年,皆为之流泪。
李广在面对人生的不公之时,缺少了达观的心态,致使自己含恨而终。人类社会里,贫穷、战争、疾病、犯罪等等不平等的现象此起彼伏。面对生活中不公平的人和事,不妨要记住冷静、宽容、理智、积极、平和这几个关键词,这就是我们面对不平事时应该具有的态度。
其实,从健康的角度来讲,如果人在不平事面前不能保持心理平衡,也就是对人对事不能做到心平气和,对健康也是影响极大的。《黄帝内经》中说“怒则气上,喜刚气缓,悲则气结,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所以,百病都是生于气。现代医学也发现,人类的70%~90%疾病与心理有着极大的关系。如果人的心态不好,爱着急,爱生气就容易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易患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病症。所以,心理平衡对人的身体健康是最为重要的,谁能在不平事面前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就等于掌握了健康的金钥匙。
总之,当我们遇到不平之事时,不要事事苛求公平,也不要一味地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无异于一种慢性自杀。唯一可取的做法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改变衡量公平的标准,成熟自己的观念与言行,并用极为乐观、积极的心态来生活、工作。既然我们没有能力来改变这些不平事,那就要尽力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对任何事都保持一颗平常心,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种种矛盾与心结也就自然能打开了。
宽容的智慧
北宋朱敦儒曾写道:“事世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需计较劳苦心,万事原来皆有命。幸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所以,当你被烦恼俗世郁结了心胸,不妨学学古人的淡然,给自己一片云卷云舒的清净天空。
少些浮躁怒气,多些宽容大气
误会往往是人在不了解事情真相、缺乏理智、缺乏耐心、不经思考、感情极为冲动之下所发生的,其后果便是伤人伤己。遇事急躁、气浮心盛则是祸之根源。
猎人上山打猎,无奈一直没有收获。连续走了几个小时之后,猎人所带的水已经喝完,他感觉越来越口渴,却一直没发现水源。当他走到一个山谷时,看到有水滴从上面滴落下来。猎人连忙从皮袋里取出杯子,耐着性子用杯子一滴一滴地接流下来的水。终于,水接到了七八分满,就在他正准备一饮而尽的时候,一股急风把杯子从他手里吹了下来。
猎人心急怒起,抬头却看见自己的爱鹰在上空盘旋。他有点生气,可对鹰又无可奈何,于是他只好重新拾起杯,继续接水。当水滴到七八分满时,鹰又把水弄翻了。猎人怒到极点,生了报复之心,想整治一下老鹰。
猎人一声不响地捡起水杯接水,当水滴到七八分满时,他悄悄取出利刀,夹在掌心,然后把杯子慢慢往嘴边移近。老鹰又向他飞来,猎人迅速拿出利刀,杀死了老鹰。由于他的注意力集中在杀死老鹰,忽略了手中的杯子,因此杯子掉进了山谷里。
猎人心想,既然水是从山上滴下来的,也许上面有蓄水的地方。于是,猎人忍住口渴,用尽力气往山上爬。终于,他到达了山顶,并看了一个蓄水的池塘。猎人连忙弯下身子,想喝个饱,却突然发现池塘边有一条大毒蛇的尸体。这时,猎人才恍悟:“原来老鹰几次打翻水杯,是担心我喝下受蛇毒污染的池水而被毒死,而我却误会了它,还杀了它……”
猎人非常自责,他发誓此后绝不在生气时做决定。
怒气如同一颗炸弹。在生气时做出任何决定,都可能失去理性,给自己造成损失。如果猎人能够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怒气,他就不会用利刀杀死那只救了自己性命的老鹰。可惜,人生没有重来,自己做错的事还要自己来承担。在生活中一定要少生气,尽量不生气,好好爱惜自己;永远不要在生气时做决定,让人生之路少一些遗憾。
冲动是一种理智的迷失,是为人处世的大敌。人在一生当中,个人利益经常会受到他人有意或无意的侵害。如果你抑制不住冲动和鲁莽,动不动就发怒、大动干戈,你将永远生活在无尽的烦恼和悔恨之中。遇事“三思而后行”,是治疗冲动最好的良方。
宽容的人永远是心态平和的人,通常情况下他们都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冲动坏事。学会自警自戒,善于控制冲动,是一种心态的调整、性格的修养、精神的净化。自觉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和控制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你成就事业的前提,是享受健康、快乐、幸福人生的基石。
明朝宣德和正统年间,赵豫任松江知府。他对老百姓问寒问暖,关怀备至,深得松江老百姓的爱戴。
赵豫处理日常事务有他自己的一套工作方式。每次见到来打官司的,如果不是很急的事,他总是慢条斯理地说:“各位消消气,明日再来吧。”起先,大家对他的这套工作方法不以为然,甚至还暗地里编了一句“松江知府明日来”的顺口溜来讽刺他。这句顺口溜慢慢地在老百姓中间流传开来,老百姓见到他都叫他“明日来”。
听到这个绰号,赵豫总是仁慈地笑笑,从不责备叫他绰号的人。
赵豫曾对人说起过“明日再来”的好处:“有很多人来官府打官司,是乘着一时的忿激情绪,而经过冷静思考后,或者别人对他们加以劝解之后,气也就消了。”
气消而官司平息,这就少了很多的恩恩怨怨。
“明日再来”这种处理一般官司的做法,是合乎人的心理规律的。以“冷处理”缓和情绪,不急不躁,才能理智地对待所发生的一切,避免不必要的争执,忍一时的不冷静,对人对己都有好处。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你越着急,你就越不会成功。因为着急会使你失去清醒的头脑,结果在你奋斗过程中,浮躁占据着你的思维,使你不能正确地制定方针、策略以稳步前进。
那些焦虑和烦躁不安的人,多半不能适应现实的世界。所以成大事者首先应该克服的就是自己的浮躁情绪。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不会盲目地让自己奔向一个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目标,而是踏踏实实地去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
中国文化的精要就在于以静制动、处安勿躁。当你控制了浮躁,你才会吃得起成功路上的苦;才会有耐心与毅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才不会因为各种各样的诱惑而迷失方向;才会制定一个接一个的小目标,然后一个接一个地实现它,最后走向大目标。
宽容的智慧
做事戒急躁,人一急躁则必然心浮,心浮就无法深入到事物中去仔细研究和探讨事物发展的规律,无法认清事物的本质。气躁心浮,办事不稳,差错自然会多。宽容是一种风度,可以将矛盾冲淡为和平,把急躁之火冷却;宽容是一种理智,使人走向成熟;宽容是一种润滑剂,可以消除人之间的摩擦;宽容是一种镇静剂,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
宽容大度,方能和谐圆满
做无谓的争斗,即使是赢了也算输。真正的智者不会为无谓的争斗伤了自己。宽容大度,方能和谐圆满,懂得这一点才能真正快乐。
有一个和尚奉师父之命到山下去化缘,正走在早集市上,一个人忽然走到他的面前,问道:“小师父,我问你一个问题,好吗?”
“当然可以。”小和尚礼貌地回答道。
那人问道:“你知道一年有几季吗?”
小和尚本来以为他会问什么高深的问题,没有想到问题如此简单,于是脱口而出道:“四季。”
没有想到的是那人却一口否定道:“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谁都知道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一季是三个月。你说三季,那三季叫什么?”小和尚有点儿不悦地说。
“三季叫早季、中季、晚季,一季有四个月。”那人非常武断地说。
“四季!”
“三季!”
小和尚和那个人争得脸红脖子粗,谁也不让谁。后来,那个人提议说:“这样吧,咱们问你的师父,他要是说一年四季,算我输,我给你磕三个头;他要是说一年三季,算你输,你给我磕三个头。怎么样?”
“行。走吧。”小和尚自信地说。
于是,小和尚带着那个人回到了寺院。他们来到老师父的面前,说明来意。老师父看了看那个人,微笑着说:“是你对了,一年只有三季。”
小和尚听得目瞪口呆,用怀疑的目光看着师父。
老师父对小和尚说:“快给他磕三个头吧。”事先有约,小和尚不得不给他磕了三个头。那个人得意地下山了,小和尚不解地问师父:“师父,一年明明是四季,你怎么说三季?”
老师父说:“他问这么简单的事,就说明他是一个不简单的人!你看他那个样子,我如果说四季,他会那么得意地下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