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中国汽车发展史
1.2.1 新中国成立前的汽车业
中国从1901年开始已有汽车进口。1901年12月,匈牙利人李恩时(Leinz)将两辆汽车带入上海(图1.13)。1902年,袁世凯为讨好慈禧太后,从香港买了一辆作为慈禧66岁的寿礼。经专家考证,袁世凯所献上的这辆黑色木制车厢、两轴四轮、实心橡胶轮胎、木制辐条、敞篷式古典汽车,车厢内设两排坐席,前排是司机席,后排是乘客席。在车头两侧装有两盏铜质车灯,而在车厢上方由四根支竿支起了一个车篷,在车篷的四周缀有黄色丝穗,乍看上去酷似一驾昔日的四轮马车。慈禧检阅贡品时,听说这辆洋车不用马拉就能跑,感到很奇怪,立即口谕在场的德国司机开车。洋车真的轰隆隆地跑了起来,慈禧看了喜不自胜,高兴地问:“这车跑得这么快,要吃许多草吧?”慈禧乘坐汽车去颐和园游览时,突然发现:司机孙富龄不仅坐着,而且还坐在自己前面。这还了得,有失自己尊严。于是,厉声命令司机:“要开车,就必须跪下开”!慈禧的话谁敢不从?司机只好跪着驾驶,但手不能代替脚踩油门和刹车,路上险些酿成惊天大祸。无奈,慈禧被人搀扶下车,中途又换上她的十六抬大轿。
经专家鉴定该车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图利亚(DURYEA)汽车与弹簧公司1896 年制造的“图利亚牌”汽车。发动机是横置式汽油机,功率7.35kW,产生的动力由旁边的齿轮变速箱传递给后轴,最高时速19 km。这辆车现被北京颐和园的“德和园”收藏。
图1.13 进入中国的第一辆汽车
图1.14 中国第一辆民生牌汽车
中国要建立民族汽车工业,制造汽车的愿望早在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中就已提出。
1928年,张学良在沈阳先后给民生工厂(前身为沈阳迫击炮厂)拨款80万元试制汽车。聘美国人迈尔斯(Myers)为总工程师,还雇佣了几名外国工程师。1929年3月,民生工厂进口了一辆美国瑞雪牌汽车。后将该车拆卸、测绘,对部分零件、部件另行设计制造。历时2年,于1931年5月试制成功第1辆,定名为民生牌75型汽车。这是中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它开辟了中国人自己制造汽车的先河(图1.14)。当时曾有人做过统计:在全车666 种零件中,有464种是自制的,202种是进口的。民生牌75型载货汽车可装载1.8t货物,适于城镇使用。曾计划制造另一种为100型的货车,可装载2.7t,适用于较差路面。后因抗日战争爆发和资金等种种原因未果。刚刚萌芽的中国民族汽车制造工业就这样被扼杀了。
1932年12月山西汽车修理厂仿美国飞德乐(Federal)牌汽车试制成装载量1.5t的汽油载货汽车一辆,定名为山西牌。到1933年夏,试车行驶约18000 km,各部件都很完好。
山西省虽有创办汽车厂的举措,后终因资金短缺、工业基础薄弱,时局动荡而没有继续制造。
1936年曾筹建中国汽车制造公司,并于1937~1939年间用进口的散件组装约2000多辆柴油汽车。抗日战争期间,资源委员会也曾筹办并由中央机器厂生产过汽车。
在当时的中国,尽管存在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不足,但是,主要由于日本对华的侵略战争,使当时的中国从根本上丧失了建立汽车工业、生产汽车的条件。抗日战争胜利后,天津又曾尝试批量生产三轮汽车,但只是昙花一现。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人创建民族汽车工业的夙愿始终未能实现。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只有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变成了现实。
1.2.2 新中国汽车工业
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第一汽车制造厂的任务列入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0~1953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下展开了建设一汽的筹备工作,1953年7月15日举行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典礼。经过三年的奋力拼搏、艰苦创业,于1956年7月14日从一汽总装配线开出第一批12辆解放牌载货汽车(图1.15)。一汽建成投产取得了经验、培养了人才,实现了“出汽车、出人才、出经验”的建厂目标,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在以后的年代里也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图1.15 CA10B型解放牌汽车
图1.16 “跃进牌”汽车
1958年全国大跃进运动开始,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汽车。仅仅几个月内,除西藏和宁夏外,各省、市、自治区有上百个厂点制造出各类汽车达200余种,试制的汽车品种重复、技术落后、水平不高、数量少。据1959 年统计,全国共生产各类汽车1.6万辆,其中一汽生产1.49万辆,其余众多厂点仅生产1100辆。
进入20世纪60年代,国民经济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汽车行业经过“关、停、并、转”的结构性整顿,1963年全国共有汽车制造厂18家、改装车厂45家,当年共生产汽车约2万辆,形成了南京、上海、北京、济南四个较有实力的汽车生产基地。
南京汽车制造厂的前身是南京汽车制配厂,仿制前苏联嘎斯51型2.5t载货汽车于1958年开始试制生产命名为“跃进牌”(图1.16),1966年基本形成年产5000辆综合能力。
上海汽车制造厂的前身是上海汽车装配厂,1957年试制轻型越野车,后转产三轮汽车,1958~1969年共生产三轮汽车1.87万辆;在1958~1960年期间还试制过“凤凰牌”轿车,后来停产至1963年恢复轿车生产,改称“上海牌”(图1.17),至1966年累计生产232辆,成为当时生产普通型轿车的生产阵地。
北京汽车制造厂的前身是北京第一汽车附件厂,1958 年起先后试制出“井冈山牌”(图1.18)轿车和“北京牌”轿车,后因资金和技术力量不足停止试制,1960年又参照前苏联伏尔加轿车图纸试制出“东方红牌”轿车,并拟建设年产5000 辆的能力,后来按照中央军委要求,安排北京汽车制造厂生产军用轻型越野汽车即“北京牌”越野车(图1.19)。
图1.17 上海SH760轿车
图1.18 “井冈山牌”轿车图
图1.19 “北京牌”越野车
图1.20 “黄河牌”越野汽车
济南汽车制造厂的前身是济南汽车修配厂,1958年起先后试制出“黄河牌”越野汽车(图1.20)、“红旗牌”5t载货汽车和“黄河牌”2.5t载货汽车,1959年参照斯柯达车型试制8t载货汽车,1960 年定名为“黄河牌”8t载货汽车,1963年通过产品鉴定,1966年生产650辆。
1969年9月,广大建设者从祖国四面八方云集湖北十堰,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经过近6年的艰苦奋斗,到1975年6月第一个基本车型EQ240 2t越野车(图1.21)的生产能力基本形成,后又经过3年努力,1978年7月建成了东风5t民用载货车的生产能力。
图1.21 东风EQ240越野车
图1.22 斯太尔汽车
1985年年底国家对二汽全面验收,确认其正式建成10万辆汽车生产能力;1986~1992年,二汽又建成了年产1.5万辆重型载货车生产能力,并将中型车能力扩大到17万辆;1993~2002年,重点开展轻轿两个15万辆能力建设并付诸实现。在2002年之后,东风先后与标致雪铁龙PSA集团提升合作、与日产集团全面合资,开始了自己“融入国际化”的步伐。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汽车行业出访考察的项目增多,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外资和引进管理,加速汽车工业的现代化。引进技术有购买方式的,也有技贸结合方式的,1981~1990年全国引进技术约170余种,建立三资企业39个,其中5个是轿车合资项目。在这期间,通过对外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取得了很大进展,为解决“缺重少轻、轿车几乎空白”的局面打下有利基础。
1983年,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与奥地利斯太尔公司签署技术转让合同,引进总质量16~40t的斯太尔91系列重型汽车(图1.22),组织济汽、川汽、陕汽分工生产整车,建设规模年产重型汽车1万辆、商品发动机5000台,1986年技改项目开工,1995年验收。
1985年,南汽引进意大利依维柯S系列轻型汽车设计制造技术(共有33个车型品种)着手建设,设计纲领为整车6万辆、发动机7.5万台,1991年竣工验收。
1985年,国家批准以技贸结合方式,在购买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4万辆汽车的同时,引进该公司1984年投产的N系列轻型汽车动态技术;当时确定北京汽车工业公司为引进技术接受单位,用于北京二汽老产品换型。之后,四川、云南、贵州和重庆三省一市联合组建西南轻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共享引进的五十铃车型技术分工合作生产,年产纲领为6万辆轻型汽车。另有江西、福建、武汉二省一市也共享引进的五十铃汽车技术。1986年重庆汽车制造厂与五十铃汽车公司合资成立庆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五十铃轻型载货汽车;江西汽车制造厂从进口五十铃汽车散件组装开始,1985 年和1987 年实施二期技术改造形成年产3万辆能力,1993年江西汽车制造厂与五十铃汽车公司合资组建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生产2万辆。
一汽为适应产品结构调整,1983年开始研制1~2t轻型载货汽车,1984年通过技贸结合方式引进日本日产汽车驾驶室技术,开发1t和2t载货汽车系列产品,安排在吉林轻型车厂和长春东风汽车厂改扩建生产。二汽则利用已有的生产能力,发展3t轻型载货汽车,1987年通过鉴定,安排在郑州汽车制造厂扩建生产。
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的微型汽车进入中国市场,1983年,国家计委确定天津是全国微型汽车大批量生产基地;柳州微型汽车厂为生产点,车型向天津靠拢;吉林微型汽车厂为微型汽车改装点。由于微型汽车市场需求的逐步扩大,加上军工企业贯彻“军民结合、以民养军”的方针,看好微型汽车的市场需求,原来隶属于兵器工业部的“长安”和隶属于航空工业部的“哈飞”、“昌河”都先后投入试制生产微型汽车。后来,除了吉林微型车厂进入一汽集团转产“小解放”轻型汽车外,其他5个厂逐步发展为国内微型汽车的主要生产阵地,成为20世纪90年代生产微型汽车的主力军。
一汽于1980年提出老解放牌载货汽车换型,1983年9月通过国家鉴定,结束了30年一贯制的历史。
1.2.3 新中国的轿车工业
1958年2月,毛泽东亲临一汽视察,对陪同他视察的一汽第一任厂长饶斌说:“什么时候能坐上我们自己生产的小轿车呀?”通过一汽人的艰苦奋战,车头镶有金龙腾飞标志的第一辆国产轿车终于诞生了,在1958年5月造出了我国第一辆东风牌轿车(图1.23)。
图1.23 1958年5月21日,国家主席毛泽东在中南海观看我国生产的第一辆东风牌轿车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在1978年12月批示中国可以开办汽车合资企业。1981年9月6日国务院授权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批准上海轿车外资合营项目建议书,同意和联邦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合资对上海汽车厂的轿车进行技术改造;1982年6月,上海轿车项目代表团赴西德访问,与德国大众签署桑塔纳轿车试制协议;1983年4月,第一辆上海桑塔纳轿车组装成功(图1.24),这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走出了打开大门、引进技术的第一步。
图1.24 上海桑塔纳轿车
图1.25 一汽大众奥迪轿车
1987年8月,国家核准一汽先上3万辆中高档轿车,后上15万辆,逐步形成年产30万辆的规模。1990年2月,国家批准一汽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合资组建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1996年建成投产,形成年产捷达、高尔夫轿车15万辆,奥迪中高级轿车3万辆和发动机18万台的能力(图1.25)。
1987年,国家核准二汽轿车项目以出口为主,生产中小排量的普通型轿车;1990年批准二汽30万辆轿车项目;1992年5月,二汽与法国雪铁龙汽车公司合资组建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总部与总装设在武汉市,一期工程建设年产15万辆轿车、20万台发动机,1997年建成基本形成能力。
1984年1月,北京汽车制造厂与美国AMC汽车公司合资组建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生产AMC公司1983 年投产的切诺基车型系列产品和原北京汽车厂吉普车改进后的车型,1985年形成年产7000辆能力,1990年形成年产6万辆能力(图1.26)。
1984年,天津汽车工业公司引进日本大发汽车公司微型汽车技术,于1988年形成年产微型汽车2万辆、发动机3万台能力;1989年8月,二期技术改造工程完工,当年组装生产夏利轿车2000多辆,1992年形成年产3万辆能力;1996年通过扩建形成年产15万辆轿车和15万台发动机的规模。
图1.26 1985年9月,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切诺基越野车
1985年3月,广州汽车厂、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与法国标致汽车公司、巴黎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合资建立广州标致汽车有限公司,生产法国标致公司504、505 系列车型,累计生产近2万辆。之后,广州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将原广州标致汽车有限公司的中方资产和生产基地与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合资建立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生产本田雅阁轿车,建设能力年产5万辆,1998年6月开业。
红旗轿车诞生于1958年,红旗轿车的历史,证明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那时的中国刚刚从苦难和屈辱中抬起头来,他们怀着当时独有的一腔热血,在饥荒遍野的年代,用锤子敲出了一个震惊中外的车坛名作——“红旗”(图1.27)。红旗轿车是我国唯一拥有全部知识产权的民族轿车。
图1.27 红旗轿车
图1.28 新红旗轿车
红旗的发展走的是一条引进技术、自我开发、自我发展的道路,一汽轿车股份公司成立后,红旗轿车不断研制与开发,拓宽发动机排量1.8升到6升的宽系列产品,既有基本型,又有豪华型、普及型,还有各种各样的变形加长车,品种已达50 多个,不仅巩固了公务车的市场,而且开拓了商务、旅游、出租等新的市场。在一汽红旗轿车家族中卓尔不群的“中华第一车”大红旗CA7460、名贵的小红旗电喷CA7180AE、名门闺秀红旗—98新星。红旗轿车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卓越的技术性能深受国人爱戴(图1.28)。
奇瑞公司成立于1997年,全称“上汽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奇瑞公司拥有整车、发动机及部分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2002年,奇瑞轿车产销量双双突破5万辆,比上年同比增长78.11%,在国内汽车市场占有率达到4.4%,成功跻身国内轿车行业“八强”之列,2003年4月推出“奇瑞·QQ”系列和“奇瑞·东方之子”系列轿车(图1.29)。2005年出口近1.8万辆,2006年出口突破5万辆,占全国轿车出口70%以上,占奇瑞公司当年销售总量的16%。目前已向全球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轿车出口量连续四年居中国第一。2006年3月以来,公司还向美国出口了1万多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实现了中国汽车企业向发达国家大批量出口发动机的“零”的突破。2006年8月,奇瑞公司被国家商务部、发改委联合认定为首批“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2006年10月,奇瑞公司与意大利菲亚特集团签订年供应10万台发动机的合作协议。2006年10月,“奇瑞”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并入选“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第62位。同年11月,奇瑞公司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第11 位,成为我国唯一进入此排行榜前25位的汽车制造企业。2007年8月22日,奇瑞第一百万辆汽车下线。
图1.29 奇瑞“东方之子”轿车
图1.30 吉利美人豹跑车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经营为主要产业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始建于1986年。2005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了我国轿车销量排名前10位的企业,吉利汽车销售近15 万辆,再次入围十大汽车制造企业,成为唯一“杀入”十强的民营企业。
吉利被评为“2005年中国最具生命力百强企业”,并获“中国民族工业特别贡献奖”,连续三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吉利”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吉利以55.37亿元品牌价值跻身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中国500 最具价值品牌。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 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之一;吉利与马来西亚合作项目签约;吉利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合作项目签约;参加法兰克福车展、底特律车展等都引起了业界极大的关注。其自主开发的美人豹跑车(图1.30),开创了国产跑车生产的历史。吉利汽车在2003~2008 年期间,通过资本运作最终在香港联交所主版实现整体上市。2008 年该集团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总销量达16.6万辆。
2001年中国加入WTO,成为世贸组织大家庭的成员。国务院于2004年6月1日再次发布《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针对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所造成的能源紧缺、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三大社会问题,明确了促进汽车产业与关联产业、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政策目标,确定了今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方向。
2005年8月10日,商务部公布了《汽车贸易政策》,系统地提出了我国汽车贸易的发展方向、目标、经营规范和管理体制框架,以指导我国汽车贸易的健康发展。
2006年1月4日,国家发改委、环保总局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鼓励发展节能型小排量汽车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份意见导致广受质疑的“限小”政策在2006 年走向终结,标志着小排量汽车在全国80 多个城市受限的僵局有望很快打破。《意见》的出台对于已经进入汽车社会,轿车已很普通地进入寻常百姓家的中国社会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
2009年,国务院将汽车业纳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发布了《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提出了1.6升以下机动车购置税减半、补贴换购1.3升以下机动车,并推进汽车产业重组、支持自主创新、支持汽车新能源战略、支持发展自主汽车品牌等内容,为汽车业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