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民族国家复兴中的女性境遇和女性话语: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与妇女解放思潮互动关系研究
马超 张学敏更新时间:2025-04-28 11:21:15
最新章节:第29章 注释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的逻辑起点建立在对人类历史长河中男权中心文化统治下女性历史境遇和文学境遇的认识上。在充分吸收借鉴四十年来女性文学与文化研究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以全球化语境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为背景,聚焦19世纪末至21世纪初(1895—2020年)120多年来中国妇女解放思潮与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之间互为因果、互为依存、互动发展的紧密关系和发展态势,梳理百年来各个时期妇女解放的思想脉络,并对各时期重要节点递次演进中的女性文学所反映的中国女性的命运轨迹、解放意愿、价值诉求及其解放路径和存在的困境进行考察,探寻中国近现代女性写作的轨迹;同时通过发掘文本中潜藏的女性视角、女性声音和解放诉求,进而梳理呈现民族国家由近代向现代演进的过程中,中国妇女不断挣脱锁链获得解放,以“半边天”的气度与实绩,在中华女性发展史上谱写的璀璨夺目的历史华章。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1-06-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民族国家复兴中的女性境遇和女性话语: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与妇女解放思潮互动关系研究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第29章 注释
- 第28章 作者简介
- 第27章 后记
- 第26章 主要参考文献
- 第25章 尾声:总结与反思
- 第24章 个案研究:由“幽暗”到“敞亮”的女性表达——铁凝
- 第23章 新文学资源与21世纪女性文学的“平等”表述
- 第22章 《新变:全球化进程中的女性足音(2000—2020)》:全球化语境下的妇女解放与女性文学的“恒温”现象
- 第21章 个案研究:妇女解放征程中的历史悲悯——张洁
- 第20章 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历史走向
马超 张学敏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文学朝圣者“谢拉皮翁兄弟”文学创作研究
“谢拉皮翁兄弟”是俄罗斯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文学团体之一,其成员是20世纪20年代彼得格勒颇有才华的一群年轻人,他们的创作或大胆新颖,或成熟老练,文学作品很早就吸引了研究界的注意。“谢拉皮翁兄弟”是早期苏联文学的主要参与者,苏联文学的奠基者之一。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编,分别从文学渊源、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三部分梳理“谢拉皮翁兄弟”团体成立的缘由、成员组成、文学活动、创作主张及其文学史意义,阐述扎米亚京、文学24.1万字 - 会员
五代巴蜀文学研究
本书所关涉的研究内容纷繁复杂、丰富广博,既有历时层面的分段研究,也有共时层面的互动分析;既有对文人群体的生态分布、人格心态的关注,也有对文人群体的创作思想、审美主张的把握;既着眼于宗教对巴蜀文人群体及其文学创作的影响,也注意到自然地理、人文环境对巴蜀文学生态的影响。五代巴蜀文学,不仅对同一历史时期的荆南文坛和南唐文坛产生了深刻影响,更对宋初文坛的生成聚合与构造重组贡献良多。文学20.3万字 - 会员
民国女性法律地位之嬗变与中国现代文学书写
女性地位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之一。民国几十年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女性的法律地位在这一历史时期却逢遇了千年未有之变局。本书首次把民国女性法律地位之嬗变与中国现代文学书写及二者的“互动”放到整个社会历史政治文化变迁的大环境中进行系统考察,对民国时期传统乡土社会、都市空间、苏区及解放区女性法律地位的嬗变与中国现代文学书写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爬梳,以此探究民国女性法律地位、生存状态改变的历史进程及其对文文学25.5万字 - 会员
魏晋南北朝文论范畴的现代阐释
本书运用语言哲学的语法分析和概念分析方法对魏晋南北朝文论中十个(对)文学理论范畴进行分析,力图澄清它们在逻辑、语法层面言说与在经验事实层面言说的混淆。这些范畴可以分为五组:第一组是道和情志,这是“本体论”层面的范畴;第二组是言意、形神和文质,这三对范畴描述的是文学作品的逻辑结构;第三组是神思和比兴,这两对范畴涉及创作的心理现象与创作方法;第四组是隐显和刚柔,它们是关于作品形态或风格的范畴;第五组是文学38.7万字 - 会员
保守主义视域的中国文论
本书系统论述了近代文化保守主义学术流派的文论成就,梳理了“中体西用派”、国粹派、东方文化派、学衡派、现代新儒家作为学术共同体的谱系,论及文论范畴和命题五十余个,涉及张之洞、沈曾植、陈衍、辜鸿铭、章太炎、刘师培、黄节、黄侃、梁启超、章士钊、吴宓、胡先骕、汤用彤、陈寅恪、熊十力、马一浮、梁漱溟、钱穆、方东美、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等近现代人物数十位。立论平正,资料翔实,史论结合,为建设中国文学理论与文文学26.6万字 - 会员
当代作家十六谈
作家、批评家的公共言说总能在不同层面上传播文学,潜在影响社会。本书会集韩东、徐则臣、王祥夫、李浩、弋舟、王春林、何平等十多位作家、批评家相关访谈十六篇,力图还原他们在不同场合的对话交锋。如韩东对乡土小说与前辈作家的阐释;徐则臣幽微而又深刻地绘制自我文学地图的雄心;王祥夫、李浩、弋舟对书画艺术或诸多现实的不同表意;王春林、何平对技术时代或城乡变革的坦诚言说;等等。这些现场感十足的灵动对话在不同意义上文学16.7万字 - 会员
当代西方文论的政治转向研究
本书包含18个章节,前有“引论”,后有“结语”,中间分为三大部分。“引论”部分概述了当代西方文论政治化的成因、路径、特征和局限。第一部分“文学理论的政治转向”,从“文化权力”“主体位置”“心理分析”“文学叙事”“文学阅读”等方面描述了当代西方文论政治转向后的理论形态。第二部分“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化文论”,从“文化逻辑”“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政治学”“文学批评方法”等层面呈现出后马克思主义政治化文文学19.4万字 - 会员
新时期晋东南作家的创作维度与精神向度(“浊漳流馨”丛书)
值此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黄金时机,我们渴望为晋东南文学研究增添新气象。晋东南地区的文学创作如同新时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一样迅猛,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局面,不仅涌现出了报告文学家赵瑜先生、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葛水平女士等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他们用自己的才华书写着晋东南地区的风土人情、自己童年青年的记忆和对当下生活的体验,而且在当地始终有一批在本地享有盛名的作家,诸如郭俊民、刘潞生、索鹏祥、聂尔、宋文学11.4万字 - 会员
贾平凹研究论衡
本书对新时期以来的贾平凹研究做了全面的探讨。贾平凹是对当代文学有重要贡献的一位作家,对其作品的广泛批评和深入研究也形成了富有特色成果。通过对贾平凹不同时期作品评价的研究,梳理与考察了新时期以来作家、批评家与文学思潮、社会变迁互动共生的发展历程。本书既是对贾平凹的创作、批评与研究的总体考察,也呈现了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和文学发展的一个侧面,对于深入考察当代文学发展变革历程,以及作家和知识分子在中国社会文学20.2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刘宋文学研究
刘宋文学在六朝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在尽可能掌握刘宋文学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此时期的政治制度、文化思想、士人心态等,阐释刘宋作品的风格特色、艺术特质,探究此时期文学的嬗变过程及其所产生的意义,考辩刘宋作家的存疑问题。(一)刘宋诗歌淡化了东晋诗歌中的玄理味与枯燥感,实现了向文学、向诗歌的形象性与审美性的回归。鲍照、谢庄等对诗体的探索,推动了杂言体、七言体的出现与发展。(二)刘宋辞赋一方面保文学理论24.6万字 - 会员
文化意蕴中的诗学建构:许地山创作论
本书通过卷帙浩繁的史料,爬梳许地山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和创作背景,在其“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和复杂的文化境遇中辨析其文化选择和精神之根,在宗教与信仰之间探索其人生哲学和生命求索,从“此岸”与“彼岸”的游弋中建构其作品中的形象谱系和情感脉络,从审美体验的回忆和想象中书写其创作中的“异域性”和诗意栖居。许地山独特的精神气韵贯穿他的整个人生和整体的文学创作,本书以更立体更全面的视角虔诚点燃许地山的精神之更新至:第25章 注释 - 会员
中国当代大陆儿童诗研究
本书将中国当代大陆儿童诗作为研究对象,力求较全面、系统地考察近七十年当代大陆儿童诗的发生发展状况,从文学史语境考察当代不同历史时期儿童诗文本蕴含的内在思想和艺术选择。从诗学语境探究当代大陆儿童诗的丰富性和审美建构维度,分析当代大陆儿童诗的特异性和建构当代大陆儿童诗学的可能问题。并从当代大陆儿童诗价值体认和发展不足两个方面进行估衡。以期为21世纪大陆儿童诗的良性发展提供借鉴。更新至:第21章 注释 - 会员
西方文学中的创伤书写研究
本书以创伤理论、新历史主义理论、后殖民理论、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等为理论基础,以康拉德、莎士比亚、阿特·斯皮格曼、艾丽丝·沃克、海明威、梅尔维尔、卡夫卡等作家的作品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西方文学中的殖民之伤、种族之伤、女性之伤、生态之伤以及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之伤,重点探讨了殖民创伤的历史真实与文本再现,黑人奴隶与犹太人的创伤叙事,女性创伤与殖民、种族、男性话语、帝国意识之间的密切关联,海洋生态与荒岛生态以更新至:第22章 注释 - 会员
中古英语梦幻诗研究:乔叟系传统
中古英语梦幻诗是中世纪晚期英国文学的重要成就,主要有乔叟及乔叟系传统梦幻诗和以《农夫皮尔斯》为代表的头韵体传统梦幻诗。本书重点研究了14世纪晚期和15世纪深受乔叟影响的诗人,也就是所谓的乔叟系诗人所创作的梦幻诗。本书对乔叟系梦幻诗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定义,并选取了十首乔叟系梦幻诗进行深入研究。本书对十首梦幻诗的研究遵循了梦幻诗大致的发展顺序,涵盖了15世纪英格兰和苏格兰乔叟系诗人在梦幻诗创作方面更新至:第26章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