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清代民国江西地区田宅契约研究
更新时间:2025-04-28 20:04:00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对3600件(套)未曾刊布的契约文书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将区域性研究和个案分析相结合,通过田宅交易相关数据和案例的梳理与分析,初步揭示了江西地区地权结构的特点,透视清代至民国时期的社会变迁,丰富对江西地区独具特色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交易习惯、民间传统文化的认识,是目前所见唯一以江西地区田宅契约文书为研究对象的专题性系统研究成果。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3-12-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清代民国江西地区田宅契约研究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后记
- 参考文献
- 结语
- 第三节 天主教堂房产契约研究
- 第二节 上饶葛仙庙与民间信仰组织
- 第一节 江西契约文书中的会社组织
- 第六章 会社与信仰:民间信仰背景下的田宅交易
- 第三节 城镇店宅房契交易
- 第二节 乡村房产交易
- 第一节 房产交易契约概述
最新上架
- 会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发展研究
本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发展研究”为主题,对新时代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清晰掌握“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发展研究的逻辑必然性”基础上,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新时代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基因”“新时代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化”“新时代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外化”“新时代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化”“新时代培育践行社会主政治25万字 - 会员
何以与何为:优秀传统治理资源的创造性转化
少数民族乡村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重点和难点,面临“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等现代乡村文明建设重任。对此,少数民族积淀深厚、丰富灿烂的优秀传统治理资源,是乡村振兴植根的文化沃土与内生资源。而优秀传统治理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则在于“创造性转化”。本书立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域,探索性地建立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治理资源创造性转化的理论体系。其中,着重运用民族国家理论与国族理论,同政治20.8万字 - 会员
明代保甲制研究
本书系统研究明代保甲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明代中叶,黄册载籍日渐失实,官府对于户口的实际控制每况愈下,加之明初建立的卫所系统趋于瓦解,面对纷至沓来的内乱外扰,官府往往疏于防范,疲于应对。嘉靖之前已有不少地方官员尝试推行保甲法以加强户口管理,查举不法行为。嘉靖年间,在地方官员的大力推动下,保甲制大范围兴起并逐步完善。隆庆、万历年间,保甲制在全国南北各地进一步施行,尤其是沿海沿边地区因形势需要,推行范围政治11.2万字 - 会员
大国形象论纲:近代以来大国的存在方式、核心变量及其形象问题研究
本书以“大国”和“大国形象”为主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历史方位,围绕“什么是大国和大国形象”“构建什么样的大国形象”“怎样构建大国形象”展开分析研究。本书综合运用理论界重要研究思路方法,分析“大国”的存在方式、核心变量等要素,形成对“大国”内涵的基本定义;并结合近代以来中国构建大国形象的历史进程和探索经验,提出在新时代政治18.6万字 - 会员
知宋·宋代之科举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各个发展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两宋时期尤其如此。我们这套“知宋”丛书,旨在为那些已经具备一定文史基础且渴望深入了解两宋历史的读者,提供一个便捷的学习途径。本书精选宋代科举研究的代表性作品,呈现宋代科举制度的全貌。书中探讨的主题涵盖了科举制度的创立、改革,进士、明经诸科及制举、武举各类考试的设置情况。此外,还重点关注了科举促成的社会流动性,士大夫阶层的崛起,以及科举对宋政治25.6万字 - 会员
秦法之治下官吏集团研究
本书从官吏集团的角度考察秦兴亡之原因。在考辨秦自商鞅变法以迄王朝灭亡期间史实的基础上,本书一方面总结了秦国迅速崛起的历史经验,另一方面深入探讨了秦王朝二世而亡的教训。概而言之,在商鞅主持制定系列驱使上下戮力耕战的法令,让秦国完成向以法治国的转变后,秦国兴于秦法之治下官吏集团的积极效力;在秦法未变的情况下,秦王朝亡于胡亥即位后官吏集团遭受摧残性打击及其在大势已去认知下的土崩瓦解。本书努力让人们真正认政治31.6万字 - 会员
民国中央官僚的群体结构与社会关系(1912—1949)
本书依据大量史料文献,综合运用社会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较为深入地考察了民国时期血缘、地缘、学缘、朋友、姻亲等社会关系对民国官僚群体结构及其权力分配的影响,探讨了这一时期国家权力机关与复杂社会关系之间的互动。政治29万字 - 会员
两汉中坚社会势力研究:以士大夫阶层为中心
所谓中坚社会势力,是指相对于一般民众而言,支持某个王朝政权存在的拥有强大经济实力和社会势力的中坚势力阶层或势力集团。秦亡于中坚社会势力的缺失。汉初有意识地对中坚社会势力进行了弥补。西汉前期,旧贵族、豪强、文吏、士人、贫窭者等各种社会势力都实现了向士大夫阶层的转化。西汉中后期,士大夫间的关系逐渐紧密,由“相善”“厚善”发展为“同志”“同好”再到“党人”“吾徒”的群体性认同关系,士大夫阶层逐渐形成。士政治19.2万字 - 会员
中国历代治理体系研究(全二册)
本书以长时段、大历史的学术眼光研究中国历代治理体系,除“导言”和“结束语”外,分设“行政与监督”“吏治与用人”“中央与地方”“民本与民生”“思想与文化”“礼治与法治”“基层秩序”“边疆治理”“民族治理”“宗敦冶理”“环境治理”十一章,每章内容主要包括历史沿革、体系架构、主要特点、经验教训等,重在揭示“中国历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形成原因、发展过程,从而汲取中国历代国家治理的历史经验,为新时代中国的国家政治90.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