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国新诗传播接受与经典化研究
更新时间:2025-04-07 18:18:25
最新章节:封底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研究中国新诗传播接受与经典化,既梳理中国新诗传播接受之历史,以文献呈现新诗传播接受之特点,又深入论证传播接受与经典化之关系;既研究新诗批评和选本塑造经典之特点,又对新诗史著作叙述、指认新诗经典的历史过程进行梳理、论证,由此总结新诗经典化特点、规律,反思新诗创作。本书历史梳理与理论思考相结合,是该领域重要专著。
上架时间:2020-03-01 00:00:0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中国新诗传播接受与经典化研究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封底
- 后记
- 主要参考文献
- 三 新型评估范式运用的复杂性问题
- 二 新诗与现代诗学、审美意识建构
- 一 新诗与社会转型、现代文化建构
- 结语 中国新诗评估的第三范式
- 第二节 1980年代现代文学史重写与新诗经典化
- 第一节 现代“无韵诗”入史考论
- 第六章 文学史著作与新诗经典化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文学理论的实践视域
本书重在阐述文学理论的实践特质问题,并进一步从实践角度探讨文学理论的功能、价值以及理论机制问题,在实践走向、范畴开掘、原理反思、理论演进等方面对文学理论实践视域的展开提出重要设想,并立足学科体系、教学状态、文学现实和地方本土文学文化资源,对文学理论解决实践问题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具体分析,探讨打开封闭的文学理论体系,在实践层面推进文学理论建设的可能性。文学17.4万字 - 会员
文脉的演进:中国古代文学史讲录
本书为复旦大学中文系陈引驰教授有关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讲录,突破文学史叙述的一般格套,既见脉络的系统性,又见细节的丰富性,是很有视觉感的大学课堂实录。纵向从先秦一贯而下直至近现代,横向则以文类从韵文、散文、诗歌到小说,交织成动态发展的包蕴文本、作者、文学事件、文学流变、读者接受等在内的中国文学网络,呈现文脉的演进。全书融汇历代文人学士与海内外学人的作品、卓识,文学情怀贯穿始终,打破定说,时有创见,提出文学27.1万字 - 会员
乐府学(第21辑)
乐府学是与诗经学、楚辞学、词学、曲学并列的古代文学专门之学。《乐府学》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国家一级学会“乐府学会”主办,研究对象远涉先秦,近及当代,研究领域涉及音乐学、文学、文献学、考古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在乐府文献、礼乐制度、音乐形态、名家名作、乐府诗歌的制作与时代关系、海内外相关学术动态等方面都有研究。文学25.2万字 - 会员
明清文学与文献(第七辑)
《明清文学与文献》系黑龙江大学明清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辑刊。书中重点以明清文学、文献以及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主,并着力呈现明清文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反映了本学科的特色。文学29.7万字 - 会员
“文学中国”的域外生成:德国的中国文学研究的系统演化
本书由卢曼的系统论出发,考察德国汉学家自19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研究的演化情形。德国的中国文学研究相当于一个自主的功能系统,按照自身程序生产所需要的全部要素,也将“文学中国”建构成一个共同演化的意义世界。文学39.5万字 - 会员
明清文学与文献(第8辑)
《明清文学与文献》系黑龙江大学明清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辑刊。书中重点以明清文学、文献以及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主,并着力呈现明清文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反映了本学科的特色。文学27.7万字 - 会员
摹物不倦:物象与明清小说日常叙事的展开
本书尝试梳理日常物象浮出文学地表的历史过程,并通过经典文本钩沉那些原本被视为零散、琐碎、缺乏独立价值的日常物象描写,使其重新进入读者和研究者的视野,借此激发对明清日常叙事新型审美风格及创作观念、明清物质生活及文化的感知与理解。文学32.9万字 - 会员
语词博物馆:欧美跨艺术诗学研究
本书对当代欧美跨艺术诗学发展进行研究,首先对欧美跨艺术诗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对具有代表性的流派进行分类评析,对中西跨艺术诗学做出比较研究;然后运用相关理论对欧美代表性诗歌进行解读,最后对已有重要译作进行疏证,并节选重要跨艺术诗学论述进行翻译。文学36.5万字 - 会员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本书聚焦于一种特定的文学现象,即古代文学中的文史互动,包括诗歌与历史的互读、历史与小说的互渗、历史与文化的互融等专题,涉及文史领域的重要体裁如咏史诗,经典作品如《三国演义》,重大事件如荆轲刺秦,并收录了与柯马丁、钱南秀、艾朗诺三位教授的对谈。在搜集英语世界的大量研究成果(大部分是新世纪以来、尚未被译成中文的论著)的基础上,结合海外汉学的发展,阐述汉学家对中国古代文史互动的最新研究方法和视角。文学19.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