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战贫记
中共平顶山市委宣传部主编更新时间:2021-05-07 17:29:14
最新章节:第18章 注释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战贫记》的作者是15位驻村干部,他们中多是大学本科毕业,也有博士。他们的日记语言平实,有故事有情节,有脉络有架构,有白描有抒情,有思考有感悟。驻村工作,有时简单琐碎,有时复杂曲折。每一位驻村干部都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生积淀。他们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缩影,是无数个共产党员敢担当、勇作为的记录和见证。
上架时间:2020-12-01 00:00:00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战贫记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第18章 注释
- 第17章 后记
- 第16章 发展养殖助脱贫
- 第15章 在扶贫实践中成长
- 第14章 主动作为,不负青春
- 第13章 把工作干实干好
- 第12章 拆旧复垦帮扶忙
- 第11章 精准扶贫传真情
- 第10章 脱贫攻坚,始终在线
- 第9章 建桥理路暖人心
中共平顶山市委宣传部主编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为了和平:我在联合国的七年
1935年起,特里格夫·哈尔夫丹·赖伊先后任挪威司法大臣、贸易大臣。二战爆发后,1940年德国占领挪威,赖伊任流亡政府外长。1945年4月,赖伊率领挪威代表团出席在旧金山举行的联合国筹建会议,并担任第三委员会的主席,该委员会负责起草宪章中关于安全理事会的规定。1946年2月1日,赖伊被选为联合国首任秘书长。在任内,他支持印度尼西亚的独立运动,促使苏联从伊朗撤军,以及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停火,主文学29.4万字 - 会员
冷柜里的恶魔
2001年10月,距“9·11”事件过去不到一个月,美国遭遇了第一次重大生物恐怖事件:炭疽袭击。在《冷柜里的恶魔》中,理查德·普雷斯顿将我们带入位于德特里克堡的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这里曾经是美国生物武器的研发总部,现在是国家生物防御的中心。对于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的顶级病毒学家彼得·耶林而言,他最紧迫的任务是开发一种能对抗天花的药物。天花病毒曾夺走10亿多条人命,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走向。1文学13.8万字 - 会员
拯救老街:美国小微企业的死与生
一直以来,小微企业的故事就是挣扎求生的故事。技术进步,口味变化,市场转型,新竞争对手出现,都会让小微企业频频陷入困境。近几十年来,小微企业的生存愈发困难。在美国,有三分之一的小微企业活不过两年;有一半在开业后的五年内倒闭;能坚持十年的不会超过三分之一。洪水、飓风、火灾、供应链断裂、银行的歧视,尤其是对妇女和有色人种的歧视:任何小微企业能够幸存下来都是一个奇迹。2020年,布鲁金斯学会宣布新冠疫情是文学20.3万字 - 会员
魔鬼的剧本
传统香烟一直恶名在外。于是,斯坦福大学的两名学生设计了一款新型电子烟,取名为朱尔(Juul),希望以此挑战当时的烟草巨头,并通过帮助老烟民改用技术含量更高、致癌性较低的产品来造福世界。?在硅谷风险投资的推动下,两名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除了研发电子烟的装置部件,并分拆外包到中国等国家生产,还请来顶级化学家调制出了琳琅满目的烟油口味。这是朱尔吸引年轻人的诀窍之一,另一个则是雇大量的网红和年轻文学30.4万字 - 会员
大周表情
大周村的一切依然鲜活生动,大周村人却命运各异,百岁老人、女村支书、自主创业者、丧偶的农妇、外出打工人……他们的人生际遇、喜怒哀乐勾勒出大周表情,真实而真切,似触手可摸。作者笔下的大周村,新与旧、变与守在这片土地上激烈交替和碰撞。大周村人从未停止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大周这片厚重而温暖的土地上,绵绵瓜瓞,生生不息。人民创造火热的生活,作家也由此寻找到了创作的富矿。文学20.1万字 - 会员
红星照耀中国
这是一部纪实文学红色经典。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冒险进入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通过实地采访和记录,第一次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红色革命和苏区的真实情况,也让全世界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不可征服的战斗精神与改变世界的热情与力量。本书是“中学生名著整本书阅读”丛书中的一种,以“做一套孩子们真正喜欢的名著”为出版宗旨,从内容到形式方面均充分考虑了孩子们的实际需求。内容方面,坚持整本书阅读的理念,不破文学27.4万字 - 会员
追凶:哈佛一桩谋杀案和半个世纪的沉默
2009年,还是大三学生的贝基·库珀第一次听到有关简·布里顿被谋杀的传言,她立刻被这个故事吸引住了。故事的中心是布里顿与一位已婚教授的所谓婚外情,据称这位教授在布里顿威胁要透露他们关系的细节时将她杀害。对这位年轻女性了解得越多,库珀就越觉得“她与自己的关系更像是炼金术而非理性”,但库珀同时也担心,像哈佛这样“无所不能”的机构“会在多大程度上确保这件事不被曝光”。直到2012年回到纽约后,库珀才开始文学35.3万字 - 会员
我在二里头考古
本书是一部访谈录,采访对象是与二里头遗址发掘、研究、宣传、保护相关的15位亲历者:亲手剔出器物的特级技师,描摹古物的绘图高手,第一件青铜爵的发现者,掀开层层黄土的工地民工,守望遗址的普通村民,文保一线的文物干部,博物馆的志愿讲解者,满怀理想的实习生……受访者年龄从70多岁到20多岁,话题涉及的时间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通过访谈形式,拼接起一幅二里头“生命史”的立体全景图,记录与二里头邂逅的诸多文学17.5万字 - 会员
曹炎烈士纪念文集
曹炎(1921—1949),字与民,号勋尧,湖南祁东人。交通大学1947届电机系肄业。求学期间,积极参与交大地下党领导的进步学生运动,发起组织知行社并任社长。后列入国民党军警“共产党嫌疑犯”黑名单,回祁东达孝中学任教。1949年春,率领进步学生加入华南人民解放军祁邵衡边区纵队,任政治部主任;6月3日,在祁东黄陂桥战斗中被俘,壮烈牺牲。本书分为生平传略、纪念文选、碑传文献、史料辑录四编,并附载生平年文学15.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