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公众史学研究入门
李娜更新时间:2020-10-23 11:16:08
最新章节:附录三 推荐阅读文献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主要介绍公众史学的基本框架和研究历史,旨在为有兴趣从事或者了解公众史学研究的读者提供入门指导,也为公众史学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首先,概述公众史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其次,勾勒这一学科的简明历史。作为历史学的新型分支科学,公众史学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发展路径和模式,而主要的研究依然集中在英语国家,本书将就公众史学在主要英语国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的起源、发展、学术史进行梳理和述评;然后,论述该学科的重要课题及重点问题。公众史学是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史学派别。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当代美国史学研究的新领域。指历史学者运用学院派历史学的训练技能和研究成果,借助于其他学科的方法,服务于与历史相关的现实社会各领域,包括政府部门、公司企业、新闻媒体、历史遗址、博物馆等机构。公众史学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其学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实际操作的历史学家。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9-06-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公众史学研究入门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附录三 推荐阅读文献
- 附录二 学术资源
- 附录一 美国公众史学委员会(NCPH)职业道德准则和专业行为规范[1]
- 第六章 中国公众史学研究
- 二 联接学生与身边的历史:公众史学教育在中国的探索
- 一 各国公众史学教育概况
- 第五章 公众史学教育
- 三 公众史学视域下的历史保护
- 二 档案与公众记忆
- 一 档案为人人
李娜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美国现代口述史学研究
口述史学(oralhistory)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为数不多的兼具学术研究意义、社会行动议程与公共历史价值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经过60多年的发展,口述史学不仅有助于历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化与革新,同时也被广泛地应用于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在推动跨学科应用与交叉研究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作为现代口述史学的发源地,本书对美国现代口述史学的起源、发展历程、国际背景、基本特征、理论研究、跨历史35.9万字 - 会员
当代俄罗斯史学研究
该成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鉴定等级为“优秀”。作者以当代俄罗斯史学研究为选题,对苏联解体后近30年的史学演变与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研究,本身就具有创新性。作者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指导研究实践,对当代俄罗斯错综复杂的社会转型背景下,历史科学出现的各种变化和进展作了全方位的深入考察,对于国内学界了解目前俄罗斯史学界发生的明显变化和重要进展具有积极意义,特别是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重新评价,历史26.1万字 - 会员
正声新奏:新媒体时代的历史学
本书首次明确提出“新媒体时代的历史学”概念,以三个版块十章的内容,以专题形式探讨了与“新媒体时代的历史学”相关的若干问题,全面分析讨论了随着新媒体时代技术进步与传播方式的变化,历史学研究所呈现出的新特点以及历史学面向公众的社会服务功能,历史学应如何向民众提供知识与思想的内容服务,并与各种大众传媒方式相结合,建立与社会大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同时呼吁历史教学转向培养专业学者、中小学教师和历史普及人才历史13.3万字 - 会员
查慎行与康雍诗坛
在清代诗坛,查慎行是一位有着重要影响与地位的作家,无论作品的数量还是质量,俱臻上乘。他是“清诗六大家”之一,亦是清初宋诗派的中坚力量,在神韵之风弥漫的康雍诗坛力倡宋诗。有《敬业堂诗集》《周易玩辞集解》《苏诗补注》等著作传世。本书将结合清初康熙、雍正时期的历史文化视野,承传前人研究成果,利用掌握的新材料,对查慎行的世系、生平、交游、著述、诗学理论、诗歌艺术等诸多方面进行探讨,并以此为切入点,再现康雅历史22.8万字 - 会员
两周时期华夷关系研究
书从金文资料入手,结合相关社会科学理论讨论了两周时期华夷关系问题。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对西周、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华夏和夷狄族群关系的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指出地理气候因素是造成华夷关系演变的内在动力之一。本书对先秦时期华夏族群发展壮大的脉络特征以及华夏早期的对外观念进行了梳理。历史18.9万字 - 会员
第七届中日学者中国古代史论坛文集
本书是第七届中日学者中国古代史论坛的论文集正式出版物。此论坛为日本东方学会与社科院历史所共同发起,每年轮流在中日两国举办。2015年将在中国北京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承办。每届论坛活动都汇聚了当下中日两国在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比较活跃的学者参加,不乏在中日两国学术界有深远影响力的大牌学者参加。论坛的影响力正在日益扩大,成为有关中国古代史研究的重要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之一。历史27.3万字 - 会员
中国历史文摘(2020年第1期·总第1期)
《中国历史文摘》为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创办的学术文摘,每年一期,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本文摘从2019年9月—2020年8月国内出版的主要相关史学期刊、高校学报以及综合类期刊中,精选对中国史各时段、各领域的重大问题研究提出创新见解的精品力作,从整体上反映一年来中国史研究在基本理论与基本问题上取得的新突破,呈现中国史研究的最新走向与前沿趋势,为推动当前中国史研究的纵深发展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历史55.9万字 - 会员
政治与思想语境中的宋代《尚书》学
本书聚焦宋代《尚书》学,运用语境重建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专题的形式,通过考察经典阐释中基于时政判断的理想图景和行动指向,揭示《尚书》学之于两宋变法、中兴、灾异论和理学等重大政治思想、实践主题的回应和贡献,以期历史地理解经典阐释的成因与意义,丰富关于传统中国经学的认识,并尝试从《尚书》学的视角,探索政治行为背后的思想逻辑。历史20.3万字 - 会员
苗族史诗《亚鲁王》社会功能研究
苗族史诗《亚鲁王》是一部反映古代苗族军事活动、经济理念、人生礼仪、生产劳动、民间观念、日常生活的重要资料,是麻山苗族探寻祖源的根据。本书沿两条线索展开论证,一条线索沿史诗的核心功能、知识派生功能和实践派生功能进行块状研究,旨在以“中心—边缘”的脉络廓清《亚鲁王》史诗社会功能如何影响社会运转;另一条线索沿着绑定和维系真实的功能,拓展和实现跨界的功能,建构和表达认同的功能进行条状研究,旨在以功能的类型历史21.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