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国新文化思想史纲
陈廷湘 李瑞 李慧宇更新时间:2020-11-06 10:57:53
最新章节:再版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作为四川大学研究生精品课教材。主要内容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面对现代工业文化带来的千年未有的社会大变局,中华民族的一代代先进群体在各自的时代对当代历史作出了选择。洋务派选择了单纯的经济改革,维新领袖选择了政治改革、君主立宪政治,革命家选择了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的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对西方文化的全面吸收和对本土文化的全面批判。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对西方社会学说的全面迎受打破了前此基本的选择格局,出现了各种社会理想千帆并发的局面。“五四”以后,经过一定时期的分化与重组,形成了众多思想派别,但其中既有理论体系又有理想社会方案,表明了对未来社会选择意向的似乎只有五大派。即(1)民族主义派。主张按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理论体系建设一个放弃个人自由,践履民族至上、国家至上道德的实力强大的民族国家。(2)农村社会复兴派。主张全面复兴中国固有的农业文明,从农业文明高度发展中产生一个新型国家。(3)自由主义派。主张效法西方民主国家,在个人主义社会关系基础上建设现代工业化的中国。(4)文化调和主义派(蒋介石时代的国民党)。主张在传统观念文化的地基上建立一个以工业化为特征的现代国家。(5)新民主主义派。主张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建设中国的现代工业化社会,并进而走向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历史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思想,沿这一思想体系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本书对上述各个时期的思想作了全面分析和阐论。最后得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结论。本书具有较大出版价值。
上架时间:2014-07-28 00:00:00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中国新文化思想史纲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再版后记
- 后记
- 主要参考文献
- 六、新民主主义社会方案的实现
- 五、自由主义派的理想方案
- 四、农村社会复兴派的蓝图
- 三、民族主义派的社会理想
- 二、传统文化与工业化结合的尝试
- 一、社会理想的冲突
- 第五章 社会理想的冲突和结局
陈廷湘 李瑞 李慧宇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故宫六百年(珍藏版)
故宫无与伦比的宫殿气象,历经600年风霜,依旧熠熠生辉。故宫的建筑、藏品、人物三者及其他元素的互动、演绎,成为故宫600年的历史。本书共100讲,分六个章节,以时间为经线,以故宫为场景,将大故宫600年历史从头细细道来,分别讲述明代故宫、清代故宫、民国故宫和新中国故宫四个时期的历史。原作销量40万册的珍藏版,本次调整为大开本全一册,进一步全面完善书中文字,保持经典版本、经典设计,精雕细琢,全新亮相历史28.8万字 - 会员
东晋:皇权与门阀的百年博弈
西晋末年,司马懿的子孙为了争夺权力,展开了长达16年的大混战,并引发了神州陆沉的永嘉之乱,古老的中国由此进入了动荡的东晋十六国时代。从开国(317年)到亡国(420年),东晋历时103年,一直在门阀政治的泥淖里挣扎,皇权与门阀的博弈一直没有停止。本书以温情细腻且克制的小说式笔法,以先后控制东晋朝政的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几大家族间的“权力的游戏”为线索,将几大家族的盛衰历史29.1万字 - 会员
君主、道学与宋王朝
本书从君主支配、道学的政治理论与实践两个议题入手,探析宋王朝形态的特点。上篇先从史料中提炼了“枢机”与“委托”两种中国古代君主支配的基本模式,进而用“双重委托”概念为南宋晚期政治史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下篇将道学政治理论分为“明明德”“新民”两截,分别探讨其对南宋政治实践的影响。历史22.4万字 - 会员
三国全史2:天下归一(笔记插图版)
三国,一个英雄辈出、战争不断、烽烟四起的时代。三国,一个智计并出、连横博弈、合合分分的时代。这是一部宏观全景的历史读物,这是一部权威专业的历史读物,这是一部见解独到的历史读物,这是一部生动有趣的历史读物。南门太守耗费30多年时间遍查史籍、分析史实,亲访百余处三国遗址遗迹,用正史的笔触、全史的概念,几易其稿,撰写的皇皇巨作,为读者讲述三国的历史真相!本书讲述了汉中之战、魏宫夺嫡、荆州变局、汉魏禅代、历史31.7万字 - 会员
元大都史话
《元大都史话》通过对元大都的营建、形制、布局、规划理念、建筑特点以及宫廷风尚、社会管理等的描述,展现了元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制度等方面的成就。中国古代都城是中国历史的缩影,通过古代都城这样一座集国家政治统治、经济管理、文化活动、军事指挥于一体的历史活动平台,探索它们所折射的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历史及其发展变化规律,视角独特,别具风格。历史7.8万字 - 会员
北宋晚期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第二版)
本书研究对象是北宋哲宗、徽宗朝(1085-1125)的政治史。作者从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入手,梳理了北宋晚期纷繁复杂的政治演变过程,试图理解中国古代王朝政治的特质。首先全书围绕宋代“士大夫政治”这一大主题,说明其多层次的理想在北宋后期政治实践中逐渐异化的过程。其次从技术与观念的层面,说明了帝制政治在北宋晚期展现的弹性与多元性。历史30.4万字 - 会员
谢涛说大秦(贰)
《谢涛说大秦(贰)》以麻隧惨败为起点,以《左传》《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等正史作为基础,以通俗的笔法讲述了秦国从春秋末期秦国麻隧战败后隐忍沉寂到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这段历史。其中,有秦桓公被迫蛰伏的苦闷,有秦哀公复楚的一线微光,有商鞅变法成功的喜悦,有大败六国、一枝独秀的骄傲……历史13.1万字 - 会员
正始十年
正始,是曹魏第3位皇帝曹芳使用过的年号,起于240年,止于249年。正始十年即249年,这一年四月曹芳下诏改年号为嘉平,正始十年只存续了3个多月。不过,就在这约100天里发生了许多大事,影响到之后几年、几十年乃至更长的历史。本书聚焦于正始十年(249)前后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探察司马懿父子发动高平陵政变的前因与后果,在不放过历史细节的基础上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本书无意为司马懿父子翻案或“洗白”,而历史17.5万字 - 会员
清代科举文人官年与实年考论
本书对1091人、1294人次的清代科举士人的官年与实年做了考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研析,就官年减岁的比例和岁差、乡会试中式的平均年龄及减岁平均岁差、兼存乡试会试朱卷的文人官年、官年改岁不改月日的现象等予以考索归纳,就官年现象的文化内因予以总结分析,尽可能探究问题的实质。历史34.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