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时间序列季节调整理论与应用
桂文林更新时间:2019-05-21 10:42:12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国家统计机构发布季节调整数据有助于用户准确把握数据的基本走势。季节调整的理论和实践在发达国家已经非常完善,而目前我国季节调整的理论和实践才刚刚起步。本书通过对国际季节调整理论及应用的系统研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和政策建议。它将为季节调整理论和实践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贡献,为宏观经济其他方面的研究提供前期基础性研究,同时为各级政府部门准确把握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品牌:Jndx_@2024
上架时间:2017-04-01 00:00:00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Jndx_@2024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时间序列季节调整理论与应用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参考文献
- 第11章 结语
- 第10章 我国子年度经济时间序列季节调整模型扩展应用
- 第四编 季节调整模型的扩展应用
- 第9章 季节调整模型的质量评估及X-13A-S模型
- 第三编 季节调整的质量评估及X-13A-S模型
- 第8章 基于状态空间的周数据季节调整模型
- 第7章 基于Bayes的季节调整模型与应用
- 第6章 基于SRIF的状态空间季节调整模型及应用
- 第5章 基于状态空间的季节调整模型与应用
桂文林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广西策略与路径
气候变化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球共识和大势所趋。本书基于现状梳理、综合评估、模型构建、实证分析、案例总结,科学提出广西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思路、重点领域,并提出低碳工业园区、低碳旅游、低碳城镇、低碳社区、低碳农业、低碳建筑、低碳景区、低碳企业、低碳校园九个方面的低碳试点创建思路。自然12.5万字 - 会员
海洋史研究(第14辑)
本书为2018年12月在广东召开“2018海洋史研究青年学者论坛”论文专辑,共收入会议主题相关的论文和学术综述18篇。内容聚焦“海岛历史”,围绕海岛环境与海洋社会变迁、海岛网络与海域交流、海岛开发与治理、海岛知识与海洋权益等议题,涉及亚洲、南太平洋等广阔海域,在研究内容与方法、理论上均有新意,展示了我国海洋史学青年学人的主流风范,也反映了我国海洋史研究的新取向和前沿水平。自然23.3万字 - 会员
地图学史(第一卷):史前、古代、中世纪欧洲和地中海的地图学史
本卷主要关注于欧洲史前民族的空间认知能力,以及通过岩画等媒介传播地图学概念的能力;古埃及和近东地区地图学中的测量、大地测量以及建筑平面图;在希腊—罗马世界中出现的理论和实践的制图学知识;以及中世纪时期并存的多样化的绘图传统。而且通过将宇宙志地图和天体地图等囊括在研究对象中,强调了“地图”定义的包容性,从而摆脱了传统的只关注陆地地图和海图的狭窄的研究范围,并由此影响了该丛书后续各卷的写作。此外,该书自然73.2万字 - 会员
地图学史(第二卷第一分册):伊斯兰与南亚传统社会的地图学史
本分册聚焦于伊斯兰和南亚两大文明领域地图学观念、制图实践的兴起与沿革,涉及广泛的类型与主题,是迄今为止对其地图学史最为全面的综合性回顾。全书资料翔实,收录颇丰,不仅有助于读者从这两大文明自身的角度对其制图活动的特点、传统及发展加以理解,为相关学术领域的深入探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今后全球视野下地图学史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开启了新的议题。自然58.7万字 - 会员
地图学史(第三卷第一分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地图学史
本分册所涉时间为1450年至1650年,这在欧洲地图绘制史中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书中首先介绍了近年来学界对“文艺复兴”这一概念的讨论和反思,并细致剖析了这一时期的地图与中世纪地图之间的延续和断裂,介绍了地图在中世纪晚期社会中的作用,由此为本卷的写作奠定了基调。本册分主题讨论了地图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宇宙志图、航海图和天体地图的绘制;用于地图绘制的视觉、数学和文本模型;文学与地图之自然166万字 - 会员
水的历史、文化与文明维度
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年来关于水的人文研究的论文和专题文章,涉及水历史、水文化、水文明的理论研究和发展现状探讨,海外以及中国水历史研究,当代发展过程中水文化建设以及应对水危机的途径探讨、水文明的构建等内容。本书具有宏大的视野,研究内容不仅涉及中国,也涉及海外。书中所探讨的水文明、长江水文化等概念都具有首创性和前沿性,从理论到个案形成一个水历史文化研究的体系,是反映本学科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自然28.1万字 - 会员
海陆的起源(彩图珍藏版)
本书阐述了大陆漂移理论,展现了作者魏格纳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成果,也从侧面表现了当的时代背景,以及大陆漂移学说曾经引起的巨大波澜和承受的重重阻力。自然14.3万字 - 会员
气候中国: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公众认知研究
本书介绍了2012年、2017年中国传播项目中心开展的两次全国公众气候认知调查,从对气候变化问题、影响、应对的认知度,对气候变化政策的支持度,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执行度,及对气候传播效果的评价等维度全面展示了我国公众的气候认知水平,并从城乡、性别、收入、年龄、区域、职业六个维度进行了细分研究,同时在对比国际同行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数据应用层面的实践案例。自然11.1万字 - 会员
逆全球化下的全球治理:中国与全球气候治理转型
全球治理不是单纯的自由主义概念,同样包含了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突出表现就是主权国家是全球治理转型的核心推动力量。气候变化是典型的全球性问题,但全球治理原型下的领导结构、治理价值观、治理机制和治理主体都难以在危机中继续承担全球气候治理的责任,因此需要转型。中国在逆全球化背景下奉行积极的全球治理政策,特别是在全球气候治理领域,将国内发展方式转型与应对全球气候治理紧密结合,在全球气候治理转型中发挥枢纽作自然27.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