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12-10 17:37:14
封面
版权信息
人物简介
序
前言 普京的论文
矿业大学的副博士学位论文
普京论文的特点及内容
第一章 战略的三个支柱
俄罗斯是资源大国
能源重新国有化
新型资本的两大种类
整治霍多尔科夫斯基
尤科斯石油公司国有化
收购罗斯石油公司
作为经济、政治和外交手段
第二章 排挤外国资本
关键的2006年
“萨哈林2号”项目
合资企业魅力全失
产品分配协议(PSA)
开发费用激增
环境问题
具体要求
第三章 “萨哈林2号”事件
普京政权的目的
交易失败之谜
环境破坏是否被当做借口?
米特沃利作为先锋
针对萨哈林能源投资公司的抗议活动
最终结局
强硬的俄罗斯和束手无策的壳牌石油公司
在天然气项目争夺战中盲目乐观的日本
下一个目标——“萨哈林1号”
第三个目标——BP石油公司
清除外国资本的意义及其评价
第四章 东西伯利亚输油管线
为何决定如此艰难
经济因素
日中争夺战
锲而不舍的中国
小泉政权的困惑
反思日本所采取的对策
第五章 小泉内阁的目的所在
政治与经济的关联
积极意义的关联——日本方面的期待
采用“连环战术”
“积极参与”——德国统一带来的经验
消极性关联——日本的担忧
发送错误信息
俄罗斯方面的态度
俄罗斯的“摘樱桃”行动
第六章 东西伯利亚输油管线
中国方案的利害得失
“铁路方案”的出现
被置于天平两端的日中两国
贝加尔湖的环境保护
最后决定急转直下
不透明的结局
第七章 中止向乌克兰供应天然气
事件的过程
事件的意义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
与克里姆林宫若即若离的关系
普京与梅德韦杰夫的关系
经济制裁与政治制裁
乌克兰的软肋
乌克兰的地理优势
“能源运输大国”
黑海舰队基地的租赁费用
胜负局势及今后的趋势
第八章 政治力量的平衡
两种评价
乌克兰复杂的政治局势
乌克兰的议会选举
真实目的是否在于各个击破
外交败笔
对欧洲的影响
欧洲的反击
主席国的失态
来自欧美高官的批评
克里姆林宫的外交失误
白俄罗斯的相同遭遇
第九章 里海输油管线之争
摆脱负遗产+“α”
里海“大博弈”
石油出口大动脉——BTC输油管道
哈萨克斯坦成为关键
普京的对抗攻略
关于输油管线计划的对抗性提案
第十章 欧盟、中亚各国和中国的介入
欧盟的反击
普京的反击攻势
精明的中亚各国
再次反击
亚洲市场的需求与威胁
复杂的“中国因素”
第十一章 今后的课题
“能源至上主义”的陷阱
“荷兰病”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