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各家学说(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本书介绍了中医历代著名医家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中医各家学说》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中医药学是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地充实、发展与完善的,中医药学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及丰富的防治疾病经验。医药教材34.4万字8.4万人气分子生物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本书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内容涉及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应用。基础理论部分介绍蛋白质和蛋白质组学、从核酸到基因组、D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基因表达调控、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基本技术部分介绍核酸的提取与鉴定、印迹杂交技术、DNA芯片技术、核酸的体外扩增、重组DNA技术;基本应用部分介绍疾病和衰老、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基因诊断和基医药教材36.2万字8.4万人气伤寒论选读(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伤寒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中医临床医学的奠基之作,因而是历代中医教育的核心。自新中国开办中医药高等教育以来,《伤寒论》一直是中医药院校的核心课程,既是中医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也是中医临床技能的提高课。医药教材27.6万字8.1万人气推拿功法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本教材为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推拿功法学》是针灸推拿学必修主干课程之一,是进一步学习《推拿手法学》《推拿治疗学》的基础,将为日后从事推拿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教材由全国25所高等中医药院校长期从事推拿功法学教学的专家组成编委会,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体现最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教材改革成果,以提高教材质量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精品战医药教材15.4万字8万人气- 会员
眼科学
遵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新近颁布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的总则与细则。立足于住院医师在特定培训阶段、特定临床时期的需求与要求,既高于院校教育阶段,也注意与专科医师培养阶段的差异。在教材中体现PBL和CBL的教学模式,凸显其专业特征、培训特色。坚持三个对接的原则(即和5年制的院校教育对接,和执业医师的考试以及培训考核对接,和3年后的专科医师的准入和培训对接),强调“三个转化”(在院校医药教材48.9万字8万人气 金匮要略(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本书以东汉张仲景所著、元代仿宋刻本《新编金匮方论》(邓珍本)为蓝本,对前22篇原文采用分类编排方式,在前九版《金匮要略》教材的基础上,吸纳“十二五”以来《金匮要略》教学、临床、科研的成果编写而成,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用经方辨治杂病的规律。与本书配套的数字化内容可在全国中医药教育云平台免费浏览。医药教材25.9万字8万人气人体解剖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人体解剖学属形态学范畴,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本书介绍了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各器官、结构间的毗邻和联属关系,可为学习后续的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医药教材16.3万字8万人气局部解剖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全书共分为九章,按照上肢、下肢、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部和会阴、脊柱的顺序,介绍人体各个局部的结构、层次和毗邻的特点。并补充了机体腧穴的定位和针刺穴位时针体所通过的层次结构内容。教材配彩图共计265幅,图文并茂,突出了实用性。医药教材16.4万字7.8万人气中医养生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教材分绪论及上、中、下三篇。绪论阐述中医养生学的内涵、外延等学科基本概念及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上篇为理论篇,分别阐述中医养生学的发展简史、基本观念和基本原则等学科基础理论;中篇为方法篇,从精神、起居、功法、环境、药食、针推等养生各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中医养生的具体方法,这些方法易学、易用,且均为历代医家、养生家长期实践检验而证明切实有效者;下篇为应用篇,分时令养生、地域养生、因人养生、五脏调养、医药教材35.8万字7.6万人气中医学基础(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中医学基础是中医药院校中药学、药学、中医护理、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医学心理等专业的一门主干基础课。本教材主要介绍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藏象、气血津液、经络、体质、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机理、疾病的诊察方法与辨证、疾病的防治与养生康复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医药教材24.7万字7.5万人气生理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本教材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之一。本教材在上一版“十三五”规划教材的基础上修改而成,图全部换为彩色,质量佳。本教材分为十二章,适用于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专业用。医药教材28.7万字7.3万人气中医文献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本教材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之一.中医文献学是研究中医文献学术源流以及整理和利用中医文献的方法与理论的一门学问。《中医文献学》课程即培养学生掌握研究和利用这门学问能力的中医基础类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中医文献学知识与中医文献源流两大部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文献学》自2002年出版以来,被全国30多家中医药院校与和医药院校使用,并受到相关院校中医药专业医药教材38.8万字7.3万人气诊断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本书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之一种,供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等专业使用。诊断学是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桥梁”和“纽带”,包括症状诊断、检体诊断、实验诊断、器械检査、病历书写与诊断方法五个部分。医药教材60.4万字7.2万人气方剂学(供中药学、中药制药等专业用·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方剂学》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之一,供中药及药学类专业使用。本教材在力求传承中医特色的同时,立足于为社会培养实用的中药及药学专业人才。考虑到药学专业的《方剂学》一般为36~54学时,基础理论教学应以“必须”“实用”“够用”为度,故凡涉及该专业现今运用较少的未予保留,重要方剂归入相关章节予以介绍,所选方剂力求代表性与常用性。医药教材19.3万字7.2万人气药用植物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本教材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之一。教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药用植物的形态和构造,重点介绍药用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形态构造特点,奠定学习药用植物分类知识的基础;下篇为药用植物的分类,重点介绍植物分类原则和各药用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医药教材24.5万字7.1万人气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本书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其在汲取既往有关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西医急诊、重症医学教材和教学经验的基础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突出中西医结合急救优势和特色,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学等专业急诊、重症医学教学使用,同时也是医学研究生、西医院校教学的重要参考书。本书分为二十一章,包括绪论、院前急救、急诊常见症状的病情评估及分层救治、各种急危重症的救治、急诊危重症监测及管理、急诊检查与治疗技术等章。医药教材51万字6.9万人气内经选读(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本教材共分两部分:上篇主要介绍《内经》的基本情况与注家注本,概述《内经》理论体系,强调《内经》研读指南;下篇按《内经》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并结合类分注解《内经》的相关成果,同时考虑到教学实际需求,分为哲学思想、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论治、养生八章,并精选《内经》相应篇章原文,予以顺序编号,加以校注、按语,展现《内经》理论内涵及临床运用,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突出中医思维的培养、了解医学理论医药教材23万字6.9万人气中医内科学习题集(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配套用书)
本书系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一版,新世纪第五版)配套习题集。本次编写综合了教学与临床,注重理论运用于实践,帮助学生梳理、回顾教材知识点的同时,以临床问题为向导,希冀学生在思考做题的过程中能够领悟到培养临床思维的重要性。同时适当增加中医经典、古文古义以及名家医案的考察,目的也是在于提高学生对中医经典的重视,注重在学习、掌握经典的基础上进医药教材63.9万字6.9万人气医古文(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本书为中医药行业“十四五”规划系列教材之一。本教材融合传统与新知,兼顾语言文字知识体系和医学经典阅读实际需要,注重创新。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突出本课程在中医经典教育中夯实古代汉语语言文字基础的主体功能,即强调语言文字基础,强调中医经典阅读能力。二是在继承以往各版别、各版次教材传统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内容整合和形式创新。三是强化自主学习和开展数字化教材配套建设。纸质版教材和数字化教材配套使医药教材28.2万字6.8万人气人工智能与中医信息技术导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创新教材)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近年来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同时我国《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中明确提出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的模式,也已开始布局人工智能在中医药中的各项应用。本教材为首次编撰的对中医药诊疗过程中产生的相关信息进行人工智能处理分析的专业教材,也是作为“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基础课“中医信息与人工智能”的配套教材。目前已有开设本专业的院校18所,联合其他院校编写,医药教材20.7万字6.8万人气